-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专家:社会公正和市场公平双重缺失“绞杀”民企
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认为,任由国企垄断经营、傲慢地占取国家资源的发展方式是不公平的、不科学的发展,也是不可持续的发展。立足社会公正来解决市场公平问题,已是当务之急。
国企功能定位应明确
浙江省工商业联合会研究室主任周冠鑫说,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国企改革,由于我们一直强调“国企营利能力和保值”,因此国企参与一些营利性领域也顺理成章。
“但‘国进民退’最终引申出一个问题,就是‘国企的边界’在哪里?国有企业改革两大任务:国有企业保值增值和进一步从竞争性领域退出。现在看来,第一个任务完成不错,但是第二个任务几乎没有落实。国资委成立后,我们国企改革的动力在哪里?是否应该考虑退出竞争性领域,并‘让利于民’?”周冠鑫说。
内蒙古大学教授梁荣说,国家应明确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使其专注于自己的领域,为国家和人民的大局做到“守土有责”。然而目前,许多国有企业却在“耕别人的地荒自己的田”,比如近年来有七八十家央企介入了与房地产相关的业务领域,为了追逐利润而忽视自身责任。
垄断资源参与竞争破坏市场法则
周冠鑫说:“国进民退产生的最大恶果就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受到打击,市场经济规则受到破坏。国企强势扩张,让民企信心丧失。大批民企抽走资金,缩减规模,不再专心于技术创新和品牌创新。”
“我们为何反对国有资本进入市场竞争领域?不是反对国有资本营利,而是因为国企做事和民企做事的市场法则是不对等的。国有企业借垄断资源进入市场竞争领域,其实是破坏市场经济法则。”周冠鑫说。
相对于“财大气粗”的国有企业,不少民营企业负责人认为自己“弱小无助”。佛山顺德区是珠三角地区民营企业扎堆、家电、电子等制造产业集中的地区。在当地经营18年的本邦国际照明项目部副总经理何维说,2011年以来,面对困难的经营形势,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都急于转型,但大部分企业都是在本行业上下游圈圈内打转,跳出行业进入垄断行业的很少;另一方面,由于垄断企业和国有企业具有经营优势,在资金、人才等领域对民营企业形成了另一种层面上的“压抑”。
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杨轶清说,较长一段时间以来,批评企业热衷于赚快钱,企业家精神流失,忧心实体产业空心化和资产泡沫化的声音很响亮。确实,这是在很多地方,特别是经济先发地区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很多企业“不争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某些政府部门“不像话”。
社会公正与市场公平仍不充分
“民企经过金融危机认识到,只能向国有企业去借贷,找依靠。国进也不是产业进,是获得国家资源方面的‘进’。民营企业遇到困难,甚至出现倒闭潮,不是由宏观环境紧缩造成的,而是由于获得经济资源的困难越来越大。”郑宇民说。
他说,金融危机后,有人认为我们现有的体制是有优势的,但是现在看来,是社会公正不充分、市场公平不充分两个问题同时存在,才是导致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趋紧的主要原因。国内社会公正和市场公平缺失,导致对民营企业的“双向绞杀”,“而调节社会不公正和市场无序现象,国家是有这样的责任和能力。所以,国家的转型升级、政府的转型升级,比企业的转型升级,更为迫切。”
内蒙古大学教授梁荣等人认为,关键是政府要从产业政策、法律法制等市场规则制订和执行上,做到平等、公正,无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要平等享受国民待遇。但是目前的情况差距还很大,比如国有企业更容易获得政府方面的支持,在资源匹配、贷款等各种发展要素的获得上也更为便利,这些都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经济效率的提高。(记者 沈锡权 屈凌燕 任会斌 王攀 项开来 杭州 福州 广州 呼和浩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