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坚持有保有压’,‘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这些醒目的内容已经挂在央行网站上了。”每天都要上网的浙江湖州老板陈先生显得很兴奋。从紧的货币政策可能在中小企业层面有所松动,令备受资金短缺困扰的沿海中小企业为之一振。
而记者最近在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省采访发现,众多中小企业主和管理部门在对“有保有压”政策充满期待的同时,也不无忧虑:如果适度放松对中小银行的放贷规模,新增的贷款是不是一定会被中小企业获得?“有保有压”会不会继续向“保大压小”演变?
“有保有压”异化为“保大压小”
在广东省中山市从事豪华装饰吊扇生产的鲁稳雄,最近两个月往银行跑的次数比办企业近10年加起来还多,“腿都快跑断了,但没一家银行愿意放贷。”
鲁稳雄的产品在海外年销售纯利过千万元。尽管他拿出一系列数据表明公司前景看好,但银行还是以其在国内银行没有好的现金流量和信用记录,不是省行的VIP客户、AA级客户和省级签约重点客户为由,无一例外拒绝放贷。
望贷兴叹的不仅仅是鲁稳雄。“我们跟金融机构的关系很少甜蜜过,从去年开始越来越苦涩。”不少中小企业主向记者这样诉苦。
“‘有保有压’异化为‘保大压小’,形成了政策虚位。”广东省工商业联合会一位负责人如是说。他分析说,宏观调控反复强调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要求在实施总量控制的同时,注重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做到松紧适度,不搞“一刀切”。
这位负责人说,历次紧缩调控,信贷收缩往往率先从压缩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开始,“一竹竿打死一船人”。广东小企业融资状况的变化既是当地外向型经济的晴雨表,也是全国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测温计。据广东银监局初步统计,截至今年6月末,广东银监局辖内小企业贷款余额合计1555.85亿元,比年初减少近150亿元,占余额1/10。目前辖区银行机构小企业贷款在各项贷款中的占比仅为7.13%。
浙江省中小企业局提供的一份报告称,工行浙江省分行今年1至4月新增小企业贷款同比减少了7/8。来自山东省经贸委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该省各级信贷余额增加的1468.6亿元中,中小企业仅占9%。据专项调查,今年一季度,山东省中小企业和30个弱县的贷款需求满足率都同比下降了10多个百分点。另据对山东158家中小企业融资调查,一季度资金供求缺口率为34.6%,分别比去年和前年同期高出15.7和12.5个百分点。
银行的钱主要去了哪里?答案是肯定的:大企业。一些地方贷款向钢铁、水泥、电解铝等受限制行业集中的趋势仍在加剧。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了解到,今年3月份,山东省银行向制造业中的九大行业新增贷款累计达到95.6亿元,占制造业新增贷款的80.5%,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同时期,银行将84%的新增贷款、合计689亿元贷给了大客户,同比提高12.5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山东中长期贷款猛增482亿元,占贷款新增额的64%,同比提高了近30个百分点。
“总量收缩与信贷集中同步进行,这种总量收缩、结构扭曲的状态显然与政策导向和政策预期有出入,宏观较好,微观叫苦。”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副行长王敏说。
被“压”的为何老是中小企业
浙江一家民营照明电器高新科技型企业负责人对记者形象地比喻:“过去,我们是银行窗纱上的蚂蚁,偶尔还能找个空格钻进去。现在中小企业事实上成了压的对象,就像银行窗户玻璃上的蚂蚁,前景光明,就是没出路。”记者采访发现,许多正在快速成长中的中小企业不是“倒”在市场和经营上,而是“困”在资金上。
中小企业为啥总是挨从紧货币政策的“板子”?
“半年多时间,我们被本地政府邀请,参加了四五次银政座谈会,话题只有一个:想方设法加大对当地大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江苏一位市级商业银行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坦陈,银行与地方的关系密不可分,再讲原则的银行也会对地方政府表现出一定的“配合”,毕竟政府的财政存款与政府质地优良的项目,是所有银行都梦寐以求的。
这位负责人说,按照目前的税收分配格局,中央企业所得税归中央,地方企业所得税归地方,营业税全部属于地方。这使得地方政府有动力利用权力资源影响银行,扶持国有企业的发展,而信贷向国有企业倾斜,必然导致中小企业在银行贷款方面进一步被边缘化。
这位负责人还分析认为,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可贷的资金总量减少了,到底保谁压谁?核心的大客户第一个要保,因为风险小,盈利好。第二个要保的是老客户,如果断了其2008年的贷款链,那么2007年放出去的款项很可能还不上,容易形成呆坏账。相比之下,中小企业获得贷款变得更加艰难。
要从银行获得资金,没有相应资质和抵押物很困难。不少企业希望通过担保解决融资难,但担保门槛比银行直接放贷更高。而调研显示,即使在经济发达的广东和浙江,实际拥有抵押物的中小企业比例不到10%。同时,由于信用缺失,95%以上的小企业都有两本账,银行采信审查监督和管理的成本是大企业的五至八倍。
“最头疼的是信用歧视。”一家灯具制造企业负责人举例说,在工商银行的信用等级评定标准上,“经营实力”这一指标占15分,占了总评分的18.75%。而中小企业无论从资本总额还是资产总额都无法与大企业相比。
宁波市一家担保公司的负责人认为,国家“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在向一些银行传达的过程中出现理解偏差。“国家限制‘九大行业项目贷款’,到了省里就变成了限制‘大项目贷款’,再到分支行就变成了限制‘项目贷款’”,于是更多的银行将资金投向大企业、大项目。当地一家生产类企业,两个月前向某股份制银行提交了一笔4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申请,得到的答复是“1000万元以下的贷款我们一律不做”。
这位负责人说,具有盈利冲动的金融机构拥有调控的“自由裁量权”,必然会对“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策略做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异化诠释,并形成“先异化得利、后异化受损”的局面,“有保有压”演变成“保大压小”和“保强压弱”。
“有保有压”需要精细化
信贷松动或许就在眼前。央行一位从事信贷管理的工作人员预计,不出半个月时间,信贷规模可能出现自去年四季度以来的首次增加,也就是说,信贷额度可望出现有针对性的放松。
而一些中小企业及其管理部门担忧的是,即使贷款政策稍有放松,在从紧货币政策背景下银行会否惯性地优先满足大企业融资需求?如果放松对中小银行的贷款规模,中小银行是否同样没有积极性做大银行不愿做的事情?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袁钢明认为,要停止种种不合理的“扶优扶强”政策,当务之急是银行监管部门要督促法人机构,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制定科学的“有保有压”指导意见,避免其分支机构因过分强调统一性而忽视差别性的“一刀切”现象,督促地方性中小法人金融机构,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点和重点制定相应的“有保有压”办法和措施。同时,要制订一套以中小企业为对象的贷款评估指标体系和“中小企业贷款指引”,用于指导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的信贷工作。
怎样才能落实“有保有压”的调控策略,确保金融调控意图——银行经营行为——调控效果的高度一致性,尽快矫正信贷结构加剧扭曲?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副行长王敏说,必须采取更加灵活的差别性调控手段,创新更多的差别性金融调控工具。在现有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基础上,应继续拉大商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之间应执行差距。可考虑创新存款准备金差别利率制度,对不同对象、不同区域实行差别的准备金价格。适当赋予分支行在特种存款、央行定向票据、再贴现和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方面的自主执行权。
王敏说,对于那些发放小额贷款的银行机构,应当按小额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例调减存款准备金率,并且存款准备金率也应适当下调(比如不超过12%)。同时,对于小型银行机构(比如资产总额不足200亿元的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实行信贷“准规模”控制;仅严格实行75%的存贷比例控制,任何时点均不允许突破。
“应该明确规定差别性金融调控的量化技术执行标准。”王敏说,该技术执行标准由人民银行根据总量调控和结构优化要求来确定,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两高一资”贷款、中小企业贷款比例;二是政策限制行业、企业贷款集中度;三是中小企业贷款满足率。(记者:肖波 王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