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我该如何更爱你?(图)

2012年04月10日15:40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国家汉办 汉语教师 汉语热 汉语教育 语文学科 对外汉语教学 高考指挥棒 语言实践

文字,记住还是思考?

我们的语文课太强调让学生记住一个现成的内容,很少去问学生想知道什么,为什么想知道这些。所以语文课的任务,更多成了记生词、背课文、做笔记。

2010年,成都师范银都小学教师刘浩受国家汉办和成都市教育局选派,赴英国考文垂地区两所学校从事汉语教学1年。在有290多种语言可供修习的初级中学阶段,刘浩带两个班共计54名学生,除这些七年级学生之外,刘浩还带有6名高三学生。“与国内语文教学不同,在英国教汉语,必须花很长时间给学生解释汉字的形成,直到两个月后,才可能进入正题。”刘浩说。

“汉字是汉语言文化的基石,也是汉语的微缩景观,与其他拼音文字不同,汉字有着很强的表意功能,超越了语音的羁绊和时空的界限,这正是那些英国孩子选修汉语的兴趣所在。”刘浩说。

不过,这些汉语初学者并不好对付。有一次,一名高三学生问刘浩:“‘栩栩如生’和‘惟妙惟肖’有什么不同?”刘浩张了张嘴,愣是没回答上来,思来想去,他先稳住学生,下课后再翻《现代汉语词典》,查到“妙”和“肖”是“如生”的意思,而“栩栩”解释为“生动活泼的样子”,但是到最后,刘浩也没想通这两个自己读书时就常用的成语究竟有什么不同。

不过,刘浩还是必须给学生一个解释,于是,他回答说:“在汉语里,这两个词是可以通用的。”学生紧接着又问“为什么?”刘浩解释说:“在汉语里,这两个词是近义词。”

英国孩子在课堂上,常常会不依不饶地问“为什么”,面对这些“为什么”,教法语的老师往往可以延伸为一堂课,而刘浩给孩子们的答复却简单得只有一句话。回国后,刘浩在学校组织的“教师讲坛”上,就汉语教育和教师们进行交流。在刘浩草拟的交流提纲里,有这么两条:“如何解答学生对某个词语提出的‘为什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侧重让孩子记住,而不是鼓励他们思考。”

记住,而不是思考,也难住了不少家长。

“如何给孩子解释‘水仙花’是一种什么样的花?速求答案。”QQ群里,家长周蕊提出了这个问题。

有人回复:“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水仙是植物的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鳞茎作卵圆形,叶子条形,伞状花序,花白色,中心黄色,有香味,供观赏,也可入药。”

周蕊回复了一长串省略号,外加一个囧脸图形。

又有人回复:“水仙性喜温暖、湿润,又被称为‘凌波仙子’、‘金盏银台’、‘落神香妃’、‘玉玲珑’。”

“这会不会太抽象了?我还要跟孩子解释什么是‘凌波’,什么是‘香妃’,我孩子才二年级啊……”周蕊感叹道。

这时,群友孙磊回复说:“买一朵水仙,告诉孩子,这就是水仙。”

周蕊立刻打了个笑脸符号并说:“好主意!”

此前,也有人在群里问如何解释“灰溜溜”这个词,标准答案很专业:“第一个意思是形容颜色暗淡,有厌恶的情绪在里面,第二个意思是形容精神懊丧或消沉。”

孙磊问:“你的孩子本来会用这个词吗?”提问者说:“会,还会造句呢。”孙磊说:“那就够了,会用就行,解释这个词就像解释‘馒头’一样毫无意义。”提问者说:“没办法,作业要求这样。”

这不是孙磊第一次听见“要求这样”的答复。

“有一次,我给儿子检查语文卷子,发现有一处老师给了‘叉’,要求根据句子的意思写成语,题目是‘思想一致,共同努力’,孩子的答案是‘齐心协力’,老师判了错,在旁边用红笔写出了正确答案——‘同心协力’。”孙磊说。

“齐心”和“同心”有什么不同?他问孩子。孩子很茫然,最后说:“老师要求这样”。

刘浩说:“我们的语文课太强调让学生记住一个现成的内容,很少去问学生想知道什么,为什么想知道这些。所以语文课的任务,更多成了记生词、背课文、做笔记。”

刘浩认为,作为教师,首先得有一种心态,就是不能讲究经验主义,不要以自己接受的教育以及对某件事固有的理解,把一些内容强加到学生身上。教师的职责虽然是教,但学无止境,教师也不可能什么都懂,什么都对。“教师应该抱着和孩子一起探究知识的起源、发展和内涵的观念去教育孩子,如果语文教学能这样坚持下去,孩子们会更深刻地理解汉语这种最美的语言。”刘浩说。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