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11教育人物:一道道心灵的风景 组图

2011年12月31日14:47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人物 好人 留守儿童 人物肖像 中国好人网

《两栖学者潘文彦:爱物理也爱文学》(四月十五日)

 潘文彦:过随性自在的晚年

当了一辈子物理老师,退休十几年了,有些物理概念和原理还经常在脑子里盘绕。最近,我常琢磨热力学中的熵增加原理,觉得这原理和社会生活中的道理是相通的。比如一杯热水摆在桌子上,慢慢变凉,热量散发到空气中,但空气中的热量却不会自动聚集,让这杯水重新变热。

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看到他们付出的劳动与可得到的报酬直接挂钩了,就有了极大的积极性,结果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城里人餐桌上的粮食蔬菜也丰富了起来。这样的发展变化是人心所向,容不得开历史倒车的,就好比熵增加原理,是不可逆的。用熵的观点看世界,别有一番意味。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同样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宗教为人们架起沟通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桥梁,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大有裨益。回眸2011年,我的一部分精力花在了宗教方面。上海不少佛寺恢复重建,我受他们请托,撰写了不少钟铭、熏炉铭和对联,也参加这方面的研讨会,讨论佛寺建筑与佛化生活的关系。为宗教文化事业出一份力,也是为构建心灵上的桥梁起一点作用,我感到心里很安宁。

我喜欢旅游,但80岁以后,旅行社就不接收我们了,我更多在家过闲散的日子。生活俭朴一点,不求完美,但求随性自在。

我的学生很多是教师,他们从《中国教育报》读到关于我的报道,纷纷给我打电话,带来积极的反馈。学生们觉得亲切,想到了年轻时校园生活的点滴,又似乎对我这“老”老师多了一层认识。

2012年,有两件事情我很期待。一是编辑出版《若己有居文存》,里面将收入我回忆陈从周、钱君匋等人物的文章,并编入散文、游记、诗词、铭文、对联等。另一件事是参加在杭州举办的丰子恺国际学术研讨会,我将提交关于艺术家的影响及流派方面的论文,用以纪念丰子恺老师的道德学问。 (记者 董少校 采访整理)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