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11教育人物:一道道心灵的风景 组图

2011年12月31日14:47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人物 好人 留守儿童 人物肖像 中国好人网

【主编手记】

记得去年的12月31日,傍晚忙完了年底最后的工作开车回家,走到紫竹桥时,随手打开收音机,新闻台里传出很文艺的男声,细听,是史铁生那篇《秋天的怀念》。那本不是一个适合抒怀的时段,街上依然熙来攘往,车水马龙,但心一下子沉静了。2010年的最后一天,这位在病床上不断追问生命意义的作家带着对灵魂的求索向世界告别。他的辞世为那个岁尾平添了淡淡的忧伤,淡淡的思虑,淡淡的对岁月的感怀。

每天,不断有生命与这个世界作别。每天,无数的人为这个世界书写风格各异的故事。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我们如此幸运,成为一个阅读者。编一个版,阅读一个人,徜徉于人物的经历中,品味他们于各自场域的思考、感悟。

“发展经济学之父”张培刚、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黄培云、佛教学家方立天、女科学家王红艳、公益偶像刘思宇、乡村教师仲威平……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故事,带来的感动却是一样的饱满、丰沛。

作为“人物”版的编辑,我们在有限的版面安排这些有着精彩故事的人物出场,通过他们的人生际遇,追寻社会发展的进程,探究人与时代的关联。

在阅读别人的故事时,我们也在写着自己的故事。就如“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事实上,记者、编者、读者以及文本的主人公的确是在同一个空间行走、对话的,只是站的位置不同,所以有了观察视角的变化,这更带来看与思的意趣。当你翻开报纸、点开网页的时候,我们相遇,当你想说点什么时,可以在我们的博客写下留言。读一篇篇文章后面的那些点评,总好像遇见老友,在唏嘘感慨一段段教育人生、世间百态时,我们与读者的距离无限靠近。

每个月末,我们梳理当月的热点人物,以及由人物带动的新闻事件。《网络时代的人生剧本》、《幸福在哪里》、《别让童年随风而逝》、《人的距离,心的温度》……都是在表达我们对当下社会主题的关注和思考,传递一种观照世界的态度。

在阅读者、思考者之外,我们也是书写者。对于记者而言,书写本身即是一种行走。

2011年早春,我和湖南记者站的同事走进桃江县的郭家洲,探访教师夫妇郭凯峰、胡叶芝和他们的孤岛学校。写下《生命日记》的于娟,偶像教授刘宪权,为农民立传的硕士生曾维康……每个月末,编辑俞水循着人物的足迹,追索他们的心路历程,画下了一幅幅人物肖像。

某个早晨,我点开博客,意外地看到大约十年前采访过的“哈利·波特读书小组”中两个孩子不约而同留下的评论。他们都是无意中百度自己名字搜到多年前我写他们的那篇文章,并且因点评同一篇文章而在我的博客空间重逢。对我来说,那只是一次普通的采访,却为他们记录下了童年有意义的瞬间。当他们长大的时候,又通过一篇文章重拾童年滋味,我想这是一个书写者的幸福。

法国哲学家加斯东·巴什拉说:“记忆是心理的废墟,是回忆的旧货铺。”我却视记忆如珍宝,时常去捡拾美丽的贝壳。因为,任何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一个人生,都是一个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那一段段色彩斑斓的教育岁月,吸引我推开门,走进去观赏,带着对人、对命运的好奇和关切,兴味盎然地阅读、书写。

“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勇敢地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史蒂夫·乔布斯的这段箴言算得上2011年被重复最多的人生忠告之一。

在这一年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读着他的、你的、我的故事,耳边响起的仍是被无数人、无数次追问的——生命的意义。这追问使寻常的日子有了不同的质地,使普通的灵魂也散发光芒。

挥手告别远去的日子,心里也许带着遗憾、不舍,但当新年的太阳一如既往地升起,我们有理由“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公民雷闯》(一月七日)

回访2011

雷闯:哪里有不平我就到哪里

去年,我决定休学,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一想法在今年得以实现。

3月22日,我寄出了第一封请温总理吃饭的信,希望在7月28日首个世界肝炎日这天请总理吃饭。虽然那一天,我并没有请到总理,但我仍在给总理寄信。

休学最初,我的梦想是陪同从日本辞职回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锄草”在全国各地“征人吃饭”,以普及乙肝知识。可惜的是,今年年初,“锄草”因为种种原因,暂停了“征人吃饭”活动,幸运的是,我又找到了志愿者“锄草2号”,和她重新走上“征人吃饭”的乙肝知识科普之路。

这一年,我还一直带着两块砖头,哪里有不公平,我就去哪里表演“拍砖”。

值得“拍砖”的事情很多,我看到的可喜变化也不少。虽然我仍会不时收到“肝友”们给我的求助邮件,但也有不少“肝友”告诉我他们得到了公正对待。看得出,2010年2月国家三部委进一步出台取消入学、就业乙肝项目体检的政策,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平等入学、就业有很大帮助。

今年9月,我结束了休学生活,回到学校。有同学问我休学一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想说“经历,即是收获”。有时,我看到以前的同班同学大多已完成了实验,开始找工作,我也会怀疑自己休学一年是否值得。但我最终的答案是,就像每颗星星都有自己的轨迹一样,我也应追寻我的轨迹,为什么我的人生一定要和其他人一样呢?

对于未来,我有着这样的设想:毕业之后做一个网络版“反乙肝歧视博物馆”,记录乙肝战友们的遭遇,记录反乙肝歧视的历程,记录为消除乙肝歧视作出卓越贡献的推动者。我希望告诉后人,中国有近一亿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他们曾经遭受各种歧视:不能考公务员、不能当老师、不能当警察、不能当飞行员……

我想,这是在记录历史,也是在推动历史。 (记者 俞水 采访整理)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