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终特稿:生源竞争“考验”中国高考

2011年12月07日09:4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高考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 联考 自主招生 高考加分 综合素质评价 教育公平 招生改革 招生自主权

“洋大学”来袭,助推国内高校“内涵”建设

2011年,“洋大学”吸引了众多国内高中毕业生的眼光。升学路径多元化,客观上使过去“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降温。

今年3月,由华东师范大学、美国纽约大学共同创办的上海纽约大学落户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这所学校将兼顾美国纽约大学的“特色”和中国及上海的元素。不出国门就能体验外国大学的生活,还省下了一笔出国开销,“本土留学”将给考生更多的选择。

越来越多的国际著名高等学府看好并落户中国。在上海纽约大学之前,国内已有西交利物浦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宁波分校等本土“洋大学”,还有哈佛大学上海中心、复旦早稻田大学中国办事处、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等数以千计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联合培养国际化人才。

与此同时,“出国读大学”不再是高考失利后的无奈之举,国外高校、包括世界一流大学对中国优质生源的热情持续高涨。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约933万,比2008年减少了近117万。越来越多的优秀高中生主动放弃高考,美国“常春藤”高校等世界顶尖名校也将招生的目光和丰厚的奖学金投向他们。

从短期来看,海外名校将招生的“触角”伸向中国教育市场,会使部分优质生源流失,对国内高校产生不利影响。但专家们普遍认为,从长远来看,“洋大学”掐尖和“中外合作办学”的探索将引发“鲶鱼效应”,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助力;使得国内高校能静下心来,从内部管理和学术建设入手,提升办学水平,缩短与世界一流高校的差距,用实力来提升吸引力和影响力。

倾向农村,清理加分,期待高等教育更加公平

无论是自主招生还是海外留学,在选择更多元化的同时都没有改变高考主通道的优势地位。人们普遍认为,“高考”制度存在有其合理性和不可替代性,是教育公平最有力的一重制度保障。

近年来,多重因素致使高校中的农村生比例持续“缩水”,一则“寒门难出贵子”的热帖更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今年以来,在持续对农村、贫困生进行补助扶持的同时,不少高校在新一轮的招生改革中对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进行“特殊照顾”。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圆梦计划”对上述地区中学排名前10%且家庭中三代之内无大学生的农村户籍学生,只要达到当地高考一本线即予录取。清华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大、中科大四校结成“自强计划”联盟,面向长期学习生活在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或民族地区,自强不息、德才兼备的高中毕业生敞开接受高等教育的大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