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案例在先】
妈妈的斥责让她绝望
小燕这次期中考试没有考好,比上一次月考的年级排名下降了50名,在老师的眼里,小燕是个内向、敏感、有上进心的学生,当成绩公布时她很自责也很失落。当小燕妈妈得知这一消息后特别焦虑,没有给小燕任何安慰和指导,而是劈头盖脸地一顿斥责和谩骂。之后,小燕觉得她在妈妈心里已经是“一无是处、无任何可取之处”,因而感到绝望,内心不能承受。
为此,小燕通过QQ向老师求助,老师第一时间给了小燕鼓励,说:“一次考试不代表什么,老师相信你!”然后老师帮助小燕分析了名次下滑的原因,做了学科对比,肯定了小燕单科成绩有所上升的学科,重点帮助小燕调整出现问题的数学学科,之后做了一份一个月的学习计划,这让小燕的情绪稳定了下来,重新找回了自信。
大连三中党总支副书记孟妍岩在接受采访时说,面对孩子的考试成绩,家长应该首先控制好自己的焦虑情绪,然后给孩子适当的帮助,而不是把孩子当成发泄的对象。虽然家长们通常不能给孩子以知识上的具体指导,但是,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做分析,不管成绩提升还是下降,都应该回顾一下经验和教训,帮孩子找到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记者调查】
95%的学生称父母的评价会影响自己的状态
昨日,记者在大连市第二十三中学的部分高三班级做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95%的学生称父母对于考试成绩的评价会影响自己之后的情绪和学习状态。其中,65%的学生认为父母对于考试成绩的态度不够理性,考好了则“高兴+盲目乐观”;考不好则过分担忧、唉声叹气,“爸爸发火、妈妈上火”,严重的会批评、责骂孩子,如“责备+怒+威胁”。
大部分孩子表示,通常父母的消极态度会对自己的情绪和状态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让自己不愿意学习或者不想学习。
另外35%的学生认为父母已经做得很好了,他们大多表示,父母在得知成绩后会比较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然后帮助自己做成绩分析,引导自己制定计划和切实可行的目标。
很多学生表示,最不喜欢父母拿自己和某某学生做对比,希望父母对于自己的进步给予肯定,多给鼓励和指导,不要没完没了的唠叨。
【专家建议】
家长应正视成绩引导孩子分析试卷做好规划
大连教育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李玉荣说,高考考孩子,也考家长,家长在孩子高三这段时间的言行无疑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家长应该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即使有焦虑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要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沟通,别做“成绩控”。
当一次考试的成绩公布之后,不管孩子的成绩如何,如果孩子表现出难受、焦虑、着急,这说明他的心理压力已经很大,家长要给孩子减压,表示出对孩子的理解与支持;如果孩子对于成绩无动于衷,依然懒散,家长则要适当提醒和督促,在交流过程中少些说教,多讲道理,绝不能指责、谩骂。
高三时各种各样的考试如家常便饭,一次成绩不理想就容易影响孩子的自信心。“有自信不一定会成功,没有自信,一定会失败。”因此,家长无论说什么一定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要让孩子感受到,只要我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
很多家长都是通过唠叨来表达自己的期盼和心情,其实,孩子更需要的是家长所给出的引导和帮助。如,引导孩子分析试卷,找出问题所在,做好之后的学习规划。整理个错题本,分析丢分的试题,看看是知识的问题,还是状态的问题等。在分析的时候,家长要注意多倾听孩子的感受,相信孩子的判断,切忌主观臆断,不要说“你就是不认真”、“你就是不会”、“考试时,你总是漫不经心”这类的话语。
从开学到现在,高三学生已经奋战了三个月,其间经历了10月的月考和11月的期中考,接下来还有12月的月考和明年1月的期末考,紧张的复习、高密度的考试让考生们开始疲惫。
有的学生成绩尽管提高了,但离目标中的高校还有距离;有的学生成绩没有进步,甚至下滑,让人灰心。家长们在担心着急之余,难免会多问一句,多说一句,结果却往往招致孩子的厌烦,一次次引发冲突。那么,家长该如何做才能真正地帮助孩子而不是干扰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