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智商没情商 好学生为什么不一定是好员工

2011年03月31日17:2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好学生 学生个性 好员工 学生干部 情商 好工作 英姐 奖学金制度 学生时代 好朋友

招聘官说——

企业需求是检验“好学生”的重要标准

■前程无忧人力资源调研中心顾问李乐天

从现实角度看,学校和老师对于“好学生”的定义,与如今企业或职场的用人观念不仅存在着偏差,更准确一点讲,双方对“好学生”的理解完全没有在一个体系内,因此在就业过程中,就会出现无法对接的现象。

企业对“好学生”的定义,不仅要看专业技能上是否能满足企业的需求,还会从价值观、性格、沟通能力、人际关系等诸多维度来进行多元化综合评判,例如某学生在所应聘岗位上是否具备高发展潜力、性格是否适合岗位需求等等。而在学校方面,衡量“好学生”的标准依然是考试成绩、获奖状况、是否遵守规章制度等学校制订的各类考核标准。如果从企业多元化的用人标准进行评判,显然,学校对所谓“好学生”的评价是不全面的,甚至也是不客观的。

这种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还是源自学校对企业或者职场的不了解,大多数老师没有企业或者职场经历,不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即使有心在教学或就业过程中指导学生,往往也会无的放矢。从来信中老师推荐“好学生”的案例就能明显看出这样的问题——该学生可能确实非常优秀,但就其个人性格和经历而言,明显不适合广告行业。

如果仅从就业或求职的维度看,或许可以说,企业的需求才是检验“好学生”的唯一标准。

企业作为一个以赢利为首要目标的组织,好学生首先应该符合岗位的任职资格——在相关的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符合岗位要求,能够完成日常工作的需要,在岗位上体现出自我的价值;其次,还应该具有自我驱动能力、快速学习能力、积极进取的精神。

所谓的“边缘分子”身上体现的某些特征,可能正是在学校或者老师的评价标准中不被认可的,但这些“负面”特征恰恰却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最为匹配,例如人际关系、与外界的沟通能力等偏向软技能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在校园中是无法学习到的。通过用人单位给我们的反馈发现,“边缘分子”的适应能力往往高于“好学生”。例如同样是在工作中出错,受到上司批评,“差生”的心理承受力要相对较好——因为在校期间常常被批评;而“好学生”往往因为日常表现好会受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在学校时接受更多的是表扬,即使偶尔有点错,鉴于平时的一贯优秀表现,学校和老师也只会委婉地提醒一下,而企业管理往往有别于学校和老师的和风细雨,“好学生”很容易在挫折面前产生负面情绪。

   上一页   1   2   3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