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新华社记者)温家宝总理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1年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
900万人的数据与2010年和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大体相同。参加全国两会的部分代表委员认为,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形势仍未改变,然而却面临着三个新的挑战。
挑战一:从注重城市就业到城乡并重
近几年出现的“招工难”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以至于有人质疑“刘易斯拐点”——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已经到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上透露,今后五年城镇劳动力供求缺口每年将达到1300多万,比“十一五”期间压力更大。可见,我国劳动力不是总量不足,而是总量过剩。
“‘招工难’的关键是我们的就业工作、就业政策没有完全覆盖到广大农民工群体。”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人民政府经济顾问赵湘平直言不讳,“农民工没有享受到一套系统的就业扶持政策,比如社会保险政策。”
据统计,现在的农民工接近70%都是“80后”“90后”,他们大多没有种过田,也不愿意回家种田,而是想要留在城里生活、发展。
“而现在的农民工政策还是沿袭以往——让农民工找到个工作就行了,一个月挣千把块钱,大不了加点工资,这是行不通的。”赵湘平说,“政府、企业、社会要考虑到,新生代农民工想成为市民,而我们没有做好吸纳这部分人进程的准备,包括各种政策和待遇、就业和社保的优惠等。”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正大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姜鸿斌也赞同赵湘平的观点:其实把这个群体称为‘农民工’是不准确的,应该是“临时工”“合同工”。
“社会没有给他们准确的定位,他们自己也没有准确的定位,他们总是融不进城市里。一方面,孩子的教育无法满足,另一方面,自身的价值无法实现。”姜鸿斌说,“社会和企业要把农民工作为发展的一部分,不能当成工具,想用就用、压榨性使用,这当然影响了农民进城就业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