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引智”从“输血”转为“造血”
2007年,国家“引资”力度仍然保持强劲,但政策重点已经向“引智”倾斜,可以预计,2008年,将会形成“输血”为辅、“造血”为主的政策基本结构,政府功能也将由引导就业发展至服务创业。
2007年3月,人事部、教育部等16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建立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绿色通道的意见》,把吸引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作为开展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的重点。目前,四川、天津等诸多省市已为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开通了绿色通道,在科研项目经费、入出境、知识产权、工作报酬、职业资格和落户等方面提供了优惠和便利条件。由于高层次留学人才是留学人才群体的核心和骨干,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急需的紧缺人才,因此,2008年,国家将继续实施“绿色通道”这种方法,吸引他们回国工作,并带来国外技术和资金为我所用。
2007年末,在全国人事厅局长会议上,人事部部长尹蔚民表示,2008年中国将加大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力度,实施高层次留学人才集聚计划,并将完善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选拔制度,重点资助那些具有较强创新潜力和取得突出科研成果的博士后研究人员。这意味着海归科学家和其他科研人士在国内将会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为了鼓励科技人员大胆探索,2007年8月,在提请全国人大审议的《科技进步法(修订草案)》中体现了“宽容失败”的原则。在各方的努力之下,现在,一些创业园区也出台了一些与“宽容失败”相关的具体措施,一种更为宽松、更为人性化的科技创新氛围正在形成。“造血强身”已经是蓄势待发。
各地吸引海归更加热情更加灵活
为了加大“造血”力度,2007年,地方政府以一种更加灵活与主动的姿态招纳贤才;2008年,这种热忱将继续保持,这种趋势将更加明显。
2007年,各省市纷纷奔赴国外的高校及科研机构主动纳才。2007年10月,江苏省人才交流合作洽谈会在英国伦敦举办,吸引了来自全英各地高校的近300名中国学生学者参加,海外留学人员与政府领导者之间进行了直接有效的沟通;深圳的“国际人才交流大会”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政府赴海外考察“纳才”的各项活动也毫不逊色。
除了面对面交流这种传统的“纳采”方式,各地政府还通过经济快捷的网络开展海外人才招聘洽谈会:如天津在2007年9月到11月举行的“海外人才智 力网上招聘洽谈会”就实现了招聘过程的网络化,从投递简历到咨询、面试全部在网上进行,并且还首次利用多点多地视频技术在不同海外分会场之间进行互动交流。这意味着即使人在国外,海外学子也可以提前为自己拿到国内就业市场的“入场券”。这种新型的招聘人才的方式将在2008年乃至以后的海归就业中扮演重要角色。
另外,2007年,海归协会、归国学子联谊会等半官方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仅11月,常州、成都、中山等地就相继建立了此类组织。很多地方政府在海归协会的幕后起到了主要的推动作用。在分享信息深化感情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宣传招募平台,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给当地的海外人才引进工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