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十二五”:破解“三农”难题 缩小城乡差距

2010年11月30日09:2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十二五 三农 城乡差距 城乡居民 城乡统筹 两翼 城乡收入差距 农民现代化 农业专业合作组织 城乡一体化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广场购物中心,南宾镇红星村土家族老汉刘望福正在挑选触摸屏手机。特约摄影 谭华祥

据有关部门统计,到“十一五”末的今年,我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17600元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5200元左右。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是3.3:1。如果加上公共服务、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差距,城乡差距会更大。

因而,切实改善农村面貌,让农民包包鼓起来,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关键。为此,《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在“十二五”末,城乡收入差距要缩小到2.5:1;同时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农民现代化生活水平,加快推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

在“十二五”期间,我市的城乡差距会不会缩小,市民对此的信心如何?重庆调查总队关于重庆市民展望“十二五”问卷调查综合研究报告的答案是:在受访市民中,认为“十二五”期间我市城乡差距将显著缩小的占16.07%,认为有一定程度缩小的占48.52%,即有2/3的市民认为我市的城乡差距会在“十二五”期间缩小。

让农民逐步享受与城里人同等的待遇———

基本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的制度设计,城乡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的建设,将加快城乡差距的缩小

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小康,关键在城乡统筹一体化,重点在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就业、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资源要素流动“五大统筹”。让农民逐步享受到与城里人同等的待遇。

《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电网改造,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加快农村道路、饮水安全、清洁能源、环境整治、信息畅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城市基础设施衔接融合,逐步实现一体化建设。

城乡公共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建设,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基础。因此,在“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度,全面实施乡村规划,科学布局农村村落,因地制宜引导农民集中居住,扩大村落集聚人口规模,改造农村危旧房,建设巴渝新居,让农民的住房和居住环境得到改善。

在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和农民住房的同时,在“十二五”期间,将围绕农村教育、公共卫生、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实施农村中小学,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以及文化体育设施标准化建设,缩小与城镇公共服务软硬件标准的差距。

由胡鞍刚担任课题组组长的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关于重庆“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的研究认为,我市要加大基本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的制度设计,抓住农民工这个城乡统筹的突破口,围绕农民工进城的户籍、社保、子女入学等问题,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力争在“十二五”末,初步构建起面向基层、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布局合理、建管分离的交通、水利、生态、能源和信息化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格局。

重庆调查总队的调查显示:有54.65%的市民认为,在“十二五”期间,我市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最有可能取得成效的是教育、医疗和养老保险。

目前,我市的城乡居民社会保险体系已基本实现制度全覆盖,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在全国率先建立符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险制度。建立了“低费率、广覆盖、可转移”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和“低费率、保大病、保当期、用人单位缴费为主”的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二是探索建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按照“共建一个平台,运行两套标准,实行城乡统筹,均衡公共服务”的思路,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三是建立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出台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解决广大农村居民、城镇部分灵活就业人员和部分超过60岁未享受养老保险或退休待遇人员的养老保险问题;四是建立新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即征即保”机制;五是历史遗留问题逐步解决,基本消除“死角”。解决了90万被征地农转非人员、13.8万三峡库区淹没农转非移民、城镇用人单位超龄未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险问题。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