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图为CRH380B型动车组转向架。“第十届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览会” 12月6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开幕式。(摄影:中国网傅阳)
世界高铁大发展为我国高铁“走出去”提供了机遇
随着资源环境约束在全球范围内的日益严格,以“低碳、节约”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世界各国都将“低碳、节约”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在这一背景下,全球高速铁路发展迎来了第三次浪潮,无论是日本、法国、德国、西班牙等传统的高速铁路发展强国,还是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高速铁路“新兴成员”都对高速铁路反映出浓厚兴趣,并提出了规模庞大的高速铁路建设发展远景设想。高速铁路在世界范围的蓬勃发展为我国高速铁路“走出去”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为我国高速铁路“走出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高铁”按照“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技术方针,从发展的起步阶段便瞄准世界最先进的高速铁路技术,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系统掌握了集设计施工、装备制造、车辆控制、系统集成、运营管理于一体的高速铁路成套技术,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目前,我国企业已经承揽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铁路建设项目,铁路装备及零部件也已遍及亚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俄罗斯、巴西、沙特、土耳其、波兰、委内瑞拉、印度、缅甸、柬埔寨、老挝、泰国等在内的几十个国家都希望加强与我国在高速铁路及普通铁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从当前我国高速铁路所处的发展状态来看,有着显著设计优势、集成优势、技术优势、建造优势、成本优势的“中国高铁”,完全有能力抓住这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空前良机,在全世界树立和打造优质、先进的“中国高铁”品牌。
另外,历经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不仅拥有了超过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为我国高速铁路远征海外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而且也在对外交流与合作方面积累了丰富和宝贵经验,为中国高铁“走出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加之中国高铁以国内相对成熟的“铁路+金融”整体联动的合作模式开赴国际市场,将会为中国高铁的全面“走出去”提供更为稳固的支撑和保障。
正视“走出去”所面临的挑战
中国高铁“走出去”所面临的国际竞争问题在所难免。多年以来,世界的高速铁路市场一直被日本、德国、法国等少数几个国家的公司所占据,中国高铁的“走出去”发展必然会引起世界高速铁路出口市场固有格局的调整。但从长远发展来看,随着国际高速铁路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未来国际高铁市场“机遇大于挑战、合作多于竞争”,中国高铁的“走出去”将会进一步提升世界高铁的整体技术水平,通过深化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国际社会的“共赢”。
知识产权问题是我国高铁“走出去”最为敏感的问题。我国并不是高速铁路技术的原创国,很多技术是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而开发出来的,并拥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虽然目前的技术水平已经高于原创,但在某些方面还并未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可。因此,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不能安于现状,应该放眼长远,继续开发技术性能更优、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高速铁路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同时,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以联合拥有相关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的外国企业,共同合作参与国际项目。
“一流企业作标准”。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中国标准的输出。目前,我国高速铁路的标准体系在国际社会的知名度还不高,缺少系统、完整的外文译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高铁“走出去”的深度和整体水平,也影响着中国高铁的品牌效应。未来,我国应加速推进中国高铁标准的国际化,提高中国高铁标准的国际知名度和认可度。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成功拥有世界先进的高速铁路集成技术、施工技术、装备制造技术等,也拥有了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的高速铁路系统,但客观而言,我国高速铁路整体水平与传统高铁强国相比,还有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空间。与此同时,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时间还不长,高速铁路的整体技术及其稳定情况还需要进一步认真观察。此外,对于在高速铁路发展历史较长的国家所出现的一些技术层面的问题,比如沉降问题,我国也应该预先做好积极的准备,加强应对,防患于未然。
未来,我国还应该进一步加快建立健全包括高速铁路在内的全产业“走出去”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企业的对外投资合作行为;建立整体有效的“走出去”协调运行机制,明确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责职能,避免因机制问题引发的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
几乎所有的竞争最终都可以归结为人才的竞争。相关人才的不足,也是中国高铁“走出去”所要面临的一个挑战。(樊一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