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竞争加速白热化 企业几乎无钱可挣
2008年,四川大地震以后,西南地区的水泥产能快速增长。雷前治在四川调研后撰写了一份灾后重建中水泥需求情况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雷前治写道:“对于水泥行业来说,产能过剩比地震灾害造成的破坏能量还要大”。
由于灾后重建对水泥需求量的放大,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了产能过剩问题,因此这份报告当时并未引起太多重视。许多水泥项目未经核准就擅自建设并投产。在市场萎缩的情况下,水泥产能过剩的局面进一步加剧,产品价格大幅度下滑,全行业亏损压力加大。
2012年,西南区域产能过剩造成了区域内前三季度水泥行业竞争白热化,贵阳周边水泥价格曾低于200元/吨,大昆明、大重庆区域水泥价格长期徘徊在200元/吨左右,企业大幅度亏损。尤其是重庆,名列全国亏损之冠,企业亏损面达46%。
雷前治说,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有一位全球水泥行业的资深分析师问他,中国水泥已经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为何利润不增反降,水泥行业为何挣不到钱?这一问题,让他既尴尬又无奈。
西南地区的水泥企业,对“增产不增利”的体会也越来越深刻。2012年,贵州省的投资增长在50%以上,水泥市场需求增长达到38%,居全国之首,但价格却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其中,32.5标号水泥价格每吨在230至240元之间,今年年初甚至跌至190元。难怪乎,水泥企业老板们脸上写满苦涩,去年前11个月,贵州省水泥行业亏损了将近一亿元。
在云南,一位业界人士告诉记者,前些年,由于水电站等建设项目较多,水泥需求量较大,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产能过剩的矛盾。然而,随着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陆续完工,产能过剩逐渐显现,企业之间暗地里打起了价格战,全行业利润空间变窄,出现了大面积亏损。2012年,云南省规模以上水泥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49.42亿元,增长19.58%,但全行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26.19%,亏损企业69户,亏损额5.63亿元,同比增长59.94%。
记者了解到,大量的水泥生产线投产,产能发挥与需求不相匹配,很多厂家无法满负荷生产,价格下跌也很厉害。大重庆区域水泥价格长期徘徊在200元/吨左右,企业亏损面扩大。
有关专家表示,目前四川、重庆水泥基本已到拐点,水泥消费量已经达到峰值,未来需求增长乏力,供求关系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和改善。预计产能利用率四川保持在75%以下,重庆在70%左右。西南地区产能利用率低,供大于求的局面将长期持续,加上投机资本大量介入,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残酷,水泥价格很难保持行业合理水平,企业无法实现效益甚至大面积亏损,不仅使行业发展受到致命打击,还将直接影响地方经济发展。
更重要的是,企业无法履行社会责任,环境保护投入和支出减少,能耗增加,污染加重,安全、环保都得不到有效保证,甚至可能引发一些亏损企业拖欠员工工资等影响地方稳定的事件,产生较恶劣的社会影响。
“产能过剩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金勇坤说,遵义的双龙水泥厂在2009年投产了一条年产100万吨的新型干法生产线。企业成立之初,政府十分支持,协助向银行贷款。在产能过剩之下,双龙停产了,不仅造成了资源闲置,还导致员工下岗。
此外,拉法基的瑞安水泥、正安的玉溪水泥等目前也都处于半停产状态。“这些水泥厂都是生产能力比较强、管理水平高、装备水平好的企业,但产能发挥不出来,真的很可惜。”金勇坤说。
为了盘活这些产能,当地政府急了;银行机构为了收回贷款,也委托金勇坤帮忙联系大集团收购整合这些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的企业。但这谈何容易。金勇坤说,这些企业并非破铜烂铁,没有市场,整合效果短期内也不大,现在企业能做的,似乎只有自律减产,等待市场需求回暖。
水泥产能过剩引发的白热化、恶性化竞争,已经严重危及企业的生存和行业的健康发展。在西南水泥等大企业带动下,不少企业已经主动自救,逐步开展区域市场协同,自愿停窑降低产能利用率。
面对产能过剩之殇,记者在采访中听到的业界的最大呼声,莫过于“不能再建新生产线了”。
雷前治表示,不再上新的水泥生产线了,这是从源头上遏制西南地区水泥产能继续增长的最直截了当的做法。但西南地区水泥行业要走出过剩泥潭,还需要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大的勇气,还要有更多的配套措施。
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
来自中国水泥协会、西南四省市水泥协会负责人及10多家水泥企业的老总们齐聚一堂,交流对本地区水泥产能过剩的见解。
面对媒体和同行,与会者畅所欲言:“去年国内水泥需求市场容量增长最快的是贵州和重庆,但这两个地方亏损也最严重。”“做水泥很苦,这个行业没有价值可体现。同等的资金要素投入,产出的利润还不如养猪。”“在水泥产能过剩已成事实、水泥行业连续多年增产不增利的情况下,新的水泥生产线仍在‘大干快上’,令人匪夷所思。”“中国水泥该在国际上‘出洋相’了。”……
座谈会虽然持续了一个上午,但无论是发言者还是主办方,都颇感意犹未尽。西南地区水泥产能过剩的真实情况究竟如何?西南地区水泥企业究竟面临怎样的经营压力?在产能过剩的压力之下,西南地区水泥企业路在何方?座谈会结束后,经济日报社和中国建材报社联合调研组分成两路赴四川、贵州、云南、重庆四地,走访了西南地区10余家水泥企业,力争亲眼目睹和真实记录西南水泥产能过剩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