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养老金困境:全国统筹是牛鼻子

2013年03月15日19:03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空账 养老金入市 养老金

“破解养老金困境,全国统筹是牛鼻子”

全国人大代表郑功成认为,合并养老金双轨制可分三步走,先解决机关事业单位缴费问题

去年年底,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报告称,2011年养老金收不抵支的省份14个,缺口达767亿元。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养老金当期支付是有保证的。养老金双轨制等一系列问题正在进行综合研究和顶层设计。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功成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呼吁中央尽快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国统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改革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新京报记者 魏铭言

缺口

“养老金全国统筹须早下决心”

新京报:近两年,大家很关心养老金缺口问题。它到底存在吗?

郑功成:从全国的收支状况来看,2012年累计结余已达2万多亿元。局部来看,一些老工业城市,退休职工多,缴费者少,造成“收不抵支”。在一些新兴经济城市,如深圳,缴费人多,退休职工少,养老保险基金出现很高结余。

新京报:为什么不用结余省份的基金,补有缺口的省份呢?

郑功成: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迟迟无法实现全国统筹。换言之,虽然广东的养老保险基金有大量剩余,当前只能属于广东所有。

新京报:实现全国统筹,障碍在哪?

郑功成:法律上已解决了问题,《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全国统筹。国家“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了全国统筹的目标。迟迟不能实现,主要原因是地方利益掣肘。经济发达的地区,基金结余多,担心结余资金会被中央平掉。年轻的工业城市,实际缴费率低,担心一旦全国统筹,缴费率要提高,企业劳工成本也会上涨。另外,部分养老金水平较高的地方认为,实现全国统筹,势必拉下当地居民现有的养老金待遇。还有一种看法,全国统筹后,中央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权力过大,造成新的风险。以上种种,是地方与地方之间、地方与中央之间的博弈。

新京报:离实现全国统筹,还有多远?

郑功成:《社会保险法》没有明确的时间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则明确了要在“2015年,实现全国统筹”。现在还有2年多时间,到了政治上必须下决心的时候。越拖延,改革越难。

新京报:实现全国统筹,有何意义?

郑功成:我认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是优化整个制度安排的“牛鼻子”。只有全国统筹,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费率才能平等,才会有下降空间;只有全国统筹,才能维护劳动者尤其是流动劳动者的养老金权益;只有全国统筹,才能将分散的养老保险基金集中管理,才能去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投资运营,扭转目前养老金不断贬值的格局。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解决好了,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也将创造有利环境。

空账

“可用国企利润填补空账”

新京报:有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达2.2万亿。

郑功成:要从一个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转为部分积累的统账结合型养老保险制度,必然出现“空账”。因为那些中老年职工在过去的制度下没存过钱。

如果担心“我账户里的钱被别人拿去发养老金了,自己以后怎么办”,我可以回答——有国家做担保。除了政府是责任分担者与信用担保人,现在全国人大也必须对制度负责了。

至于“空账”是否要做实,要看负担率与投资收益率,并不一定做实就好,我曾提出半桶水理论——有钱可付,也不放满。

新京报:有人提出,用那些垄断性国企的利润去填补空账。

郑功成:“空账”形成的深层原因,其实是由我国国有资产与负债在改革中分家的历史原因造成的。当年国企改革,我们将国有经营性资产划给了国资委,把对中老年职工的养老金权益负债留给了人保部门。这些年,国有资产收益增长规模远远大于养老金“负债”规模。因此,国有股减持,或把国有企业利润拿出一部分,或直接财政拨付填补“空账”,完全行得通。

不过,还是要找到一个效率最高的方案。不要为了填补“空账”,轻易用国资委“保值增值”效益很高的资金填洞,让养老基金贬值。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