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人祸”频发 系好“安全带”珍爱生命

2012年12月14日16:48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中国 交通事故 人祸 安全 交通 生命 堵车

“三道防线”严防恶性事故

经过对我国交通事故30多年的研究,金会庆发现,交通事故防治重心应实现从关注车、路到关注“人”的转移,对驾驶人员不良驾驶行为的控制能有效地预防事故发生,也是促进交通安全的最好途径。“交通事故防治重心应从交通事故发生时、发生后的伤害防护向事故发生前的预防转移。”金会庆说。

与其他交通安全研究者的方法不同,金会庆将交通事故看做“疾病”,通过分析这种病的“病因”与“病理机制”来探究“防治方法”。

通过对3万多名驾驶员进行调查与研究,金会庆发现并证实我国驾驶队伍中存在“事故倾向性驾驶员”,所占比例为6%~8%。

事故倾向是指一定时期内与特定环境下,人所具有的潜在的诱发事故心理、生理素质特征。这一概念既是稳定的,也是可变的,一定条件下,此种特性容易被高度激发,从而诱发事故。

金会庆将5年内发生3次及以上责任事故的驾驶员定义为“事故倾向性驾驶员”,将同期内未发生过事故的驾驶员定义为“安全驾驶员”。

他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一千多对两类驾驶员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事故倾向性驾驶员”在速度估计、复杂反应判断、注意力、操作智商、动态视力、深视力、夜视力、人格、安全态度、危险感知等指标方面与“安全驾驶员”相比有很大的差别。

以驾驶员驾车中的常用技能为例,“事故倾向性驾驶员”的速度估计与复杂反应判断的准确性比“安全驾驶员”差,危险感知能力与注意力也远远不如后者。

基于上述研究,金会庆认为,我国交通事故防治重点应该是控制事故倾向性驾驶人群。对此,他提出在我国构建交通事故“三道防线”来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

第一道防线是对驾驶员进行安全素质筛检,着重在速度估计、复杂反应判断、操纵机能、深视力等9个方面对驾驶员进行筛检,判断其是否为“事故倾向性驾驶员”,以判断其是否具有驾驶机动车的资质。这道防线将主要应用于载客运输、危险品运输及其他职业驾驶员。

在出车前,对驾驶人员进行安全检测及行为训练矫正是保障交通安全的第二道屏障。“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是变化的,当你碰到来自工作的压力、家庭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等时,就有可能从正常行为变成不安全行为,这是我们研究的核心之一。”金会庆表示,不安全行为是转化而来的,而且事故多发驾驶员比安全驾驶员更容易转化,“在一些正常驾驶员中,也是会转化的,所以需要进行出行前的检测”。

据金会庆介绍,三联事故预防研究所已经开发出高度智能化培训技术及设备,可对驾驶员在出车前进行安全检测与行为训练矫正。

第三道防线是在行车途中对高危驾驶环境进行监控。高危驾驶环境极易诱发不良驾驶行为,且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而利用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GPS车辆定位系统、视频网络化交通监控系统等11个子系统构建的高危驾驶环境监控系统,可以为驾驶员创建一个安全的行车环境。

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发展,金会庆带领研究团队开发的“三道防线”防治技术在全国400多个城市得到应用,特别是在济南市与联合国全球协议城市项目秘书处共建的“联合国交通安全示范城市”中,取得了良好防治效果。国务院研究室、工程院等国家有关部门高度评价了“济南模式”,在国际上也得到了认可。

美国交通事故研究专家苏珊·贝克教授,曾经在20年前告诉金会庆:“美国交通事故防范大规模投入到道路改善中,提高安全效率的空间已经很小。”如今,金会庆的“三道防线”研究成果获得了贝克的认可。

同时,国际学术界对“三道防线”也高度关注,美国科学院院士、《科学》杂志主编布鲁斯·艾伯茨曾两次专程访问安徽三联事故预防研究所。《科学》杂志也在2011年对这项研究成果进行了专题报道,随后美联社、《泰晤士报》、《南德日报》、意大利电视台等国际媒体也进行了报道。

今年,金会庆获邀在美国交通运输研究委员会的年会上作有关交通事故防治的主题报告。他期待,自己的研究成果能与更多的人分享,并应用于实际,推动交通安全发展。

   上一页   1   2   3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