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全文

2012年10月16日15:09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保税港区 保税物流 南沙港区 私募股权投资 文化创意产业 科学发展观 在线监测系统 公路货运站 协商民主

三、共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

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以建设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为引领,重点强化基础设施对接、生态宜居环境共建、公共服务合作共享,共建生活工作便利、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粤港澳优质生活圈。

(一)强化与港澳基础设施对接。

加强统筹协调,共同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发达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科学规划建设珠江口湾区轨道交通网络,强化南沙新区在珠江三角洲轨道交通网络中的重要枢纽地位,依托广州-深圳-香港客运专线、深圳-茂名铁路、中山-南沙-虎门城际铁路等线路,强化城市城际轨道交通线路的衔接,构建与港澳的快速连接通道。推进与港澳在港航领域的合作,适时增加南沙客运港到港澳的班轮,积极拓展与港澳的跨境客货运水路航线,发展邮轮、游艇业,形成兼具旅游、客货运等功能的水路运输网。条件成熟时,探索粤港澳游艇通关新模式。完善口岸公共交通接驳系统,加强口岸综合配套服务功能。

(二)建设生态宜居环境。

——共同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南沙新区在推进粤港澳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合作中的示范作用,建设跨境生态廊道,加大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力度,加强珠江口红树林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共建区域生态屏障。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控制红线,强化水资源保护,加强水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合作开展珠江口海域海洋环境整治,推进区域空气质量监测合作与网络建设,建立环境安全预警机制。支持港澳企业在南沙新区开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加强清洁生产、清洁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发展等方面合作,引导区内企业采用有效的减控措施及清洁生产技术,建设一流生态环境。

——营造“钻石水乡”。促进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相结合,构建青山、碧水、田园、湿地、港湾等特色生态相融合的岭南水乡格局。有效疏通水系网络,连通湖、涌、河、海,构建集防洪纳潮、生物保护、景观提升与用地开发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水系格局。拓展河涌水系功能,沿水道和河涌布设公共游船和游艇码头,临水建筑配套建设游艇停靠泊位,构建高效水上交通系统。利用核心湾区水域及其岸线布局生活休闲空间,精心设计体现岭南特色的滨水景观,沿海岸、水道、河涌、河渠两侧布局防护绿化空间,促进滨水区功能多样化,营造高品质、独特、精致的“钻石水乡”风貌。

(三)推进公共服务合作共享。

——建立跨境民生和公共服务合作机制。建立粤港澳社会民生及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经验共享平台,提升粤港澳三方公共服务的兼容性。努力为港澳居民创造社会保障可携环境,鼓励港澳专业社会服务机构参与公共服务合作。推进与港澳在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合作,研究降低与港澳通信结算价格,优化通讯及信息交流环境。加强卫生和食品药品安全合作,建立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合作机制。扩大和深化情报信息资源互通共享,提高警务合作水平,健全反走私区域合作机制。

——推进健康医疗服务合作。建立与港澳医疗机构沟通机制,推进互认检验检查结果,使港澳居民享受更加便利的转诊等医疗服务。通过技术合作、学术交流、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集聚国内外高端医疗资源,扩大开放医疗服务市场,积极引入港澳一流医疗机构和先进管理模式,支持港澳服务提供者到广东开设医疗门诊部,发展高端医疗服务;与港澳共建中医药公共研发机构,加强中医药标准化领域的合作,共同开展中医药国际标准研究;建设医疗、保健产品研发和检测平台,推进医疗科研成果产业化。

——共同发展滨海休闲旅游。发挥粤港澳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加强与港澳在旅游科技研发、景区景点开发方面的深度协作,探讨旅游产业化合作路径,共同开发高品质旅游项目,构建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多元旅游产品体系。建设以蕉门河两岸为中心,东部、北部、南部三个片区为重点的旅游格局,高水平建设一批重要旅游景点,积极发展滨海休闲旅游、生态旅游、水乡文化旅游,培育邮轮、游艇等航海休闲旅游,探索实现港澳台和外籍游艇在南沙新区航行和停泊便利化,为港澳特色旅游资源开辟推广“一程多站”的旅游线路,吸引国际高端游客,共同打造世界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南方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