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文化产业热潮来袭
这是一个没人关心“文化”但所有人关心“产业”的时代。“文化造富”正演绎着新一轮的悲喜剧
文 | 本刊记者 邹玲 编辑 | 袭祥德
浙商创投合伙人李先文最近被朋友称为“拼命三郎”。作为浙江投资圈内最勤奋的投资人之一,他最忙碌的时候平均一天看四个项目、飞三个城市,“忙得连孩子都顾不上生。”李先文开玩笑说。但即使这样,他还是感到很焦虑,“害怕在这个领域被对手超过。”
李先文所耕耘的领域是这几年大热的“文化产业”,这也是他所在的浙商创投最为看好的领域。因为在2009年投资了华策影视,创下了85倍市盈率和约十几倍回报率的亮眼成绩,浙商创投尝到了“文化”的甜头。但他们很快发现,寻找下一个“华策影视”的任务变得更加艰巨了。“现在投资文化产业PE好比这几年的房价,追涨杀跌。这两年‘文化’像金子,只要稍微沾点边的,他都恨不得能比别人贵上一倍。”李先文发现很难找到像华策影视这样性价比高又“谦虚”的标的了,而且他还面临近百家同样觊觎这个蛋糕的竞争对手,个个都来头不小。
“如果有一个行业目前可以用‘人傻、钱多,速来’形容,那一定是文化产业。”作为一家著名文化产业基金的投资总监,刘斌(化名)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描绘着行业的繁荣程度。
在他看来,是时候抛弃钢铁、汽车、房地产等老旧沉闷的投资机会了,这些曾经的支柱产业正在渐渐老迈和失去光彩,文化产业则成为政策与资本的“新宠”。目光所及,影视、动漫、出版、传媒等凡是能与文化搭上边的行业,都在迅速膨胀,估值飙升。
“淘金热正在蔓延这个行业的每个角落。”他说,新媒体、数字出版、拍电影、做发行,只要有机会,钱不是问题。根据新元文化产业俱乐部对于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调查,2011年全年投资就达到了600亿元,而2012年文化产业相关投资预计会超过1000亿。
刘斌告诉本刊记者,现在政策环境向好,二级市场文化类的上市公司估值高,只要有人愿意买单,企业就能上市,投资人就能赚钱,这些热钱的投资热情将继续高涨。
不管是政策利好,还是忽悠得高明,文化产业投资的确到了一哄而上的境地。但大量新公司创立的同时,危机与泡沫也同时显露。3月22日,因为无力承担巨额负债而开枪自杀的杭州雅缘影视制作公司总经理陈卫民,为这个正在“大跃进”的行业敲响警钟。陈卫民的公司就像浙江的许多影视公司一样,希望在看起来风生水起的影视剧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他请来了黄圣依和朱孝天打造了电视剧,但却没有挽救自己的失败。
尽管如此,光环与标杆仍然刺激着行业的投资热情,刺耳的声音很快被淹没,人们只听到了资本市场的狂欢。80倍的市盈率、100万一集的片酬、300万一集的版权,在以前都是不敢想象的天文数字,而今,这已经成了基准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