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面对总体上供大于求的劳动力市场,较大幅度“涨工资”,仅靠初次分配很难,财政的再分配调节该出手时就出手。
为起草党代会报告,广西展开了17项专题调研,领衔“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幸福广西’建设”专题调研,广西社科联主席庞汉生深有感触:“关注民生并不仅仅是给点钱给点物,最重要的是要扶持起大产业。”
中小企业是“万善之源”,与收入分配状况密切相关。福建不久前打出了政策“组合拳”,出台12项金融财税扶持举措,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倾斜。
放开放活,降低准入门槛;多予少取,减轻企业负担……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在各地蔚成风气。
千招万招,不能落实就是虚招。倍增落袋不落空,硬标准是关键。
山西提出,把就业和群众收入作为考核各地的最主要指标,推动民生工程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迈进。
一些地方还把劳动合同签订率、社会保险参保率等纳入政府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和地方民生建设指标体系。
坚持富民与强省(区)并重、富民优先,更是成为各省区共同的战略选择。
让群众更加富裕、共同富裕,体现了对我国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的战略思考。
侯永志说,扩大内需是我国发展的战略基点,扩大消费需求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而分配结构的优化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关键所在。“居民口袋鼓起来,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消费需求潜力释放出来,中国经济奇迹的延续就有了强劲的动力支撑。”
“靠过度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生态为代价换取快速发展的路子,我们不能走,也走不通”
生态立省风生水起:环保倒逼变“灰蒙蒙”为“天蓝蓝”
这个冬天,灰霾天气多发,PM2.5这个冷僻的专业名词“超女”般迅速“走红”。
明明天空灰蒙蒙的,但环保监测数据却显示空气质量优良。捣乱元凶PM2.5——可入肺颗粒物,由此正式进入公众视野。
因应公众期盼和要求,我国首次制定PM2.5的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提高“蓝天门槛”,倒逼各地着力提升空气质量。
加强环保,倒逼经济转型,提升生活质量,各地党代会报告着墨甚多:
——推进生态省和绿色江苏建设,是江苏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着力点之一;
——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是新疆一切开发建设的遵循;
——继续推进生态省建设,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是福建的追求;
——走出一条生态立区、绿色崛起之路,是广西的选择。
不少省份在党代会报告中都将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宣示以生态立省、立区,打造生态品牌。其中战略意图,契合了当今世界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也顺应了我国国情新的基本特征——资源相对短缺、环境容量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