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目标:抑通胀、调结构、稳增长、开好局

2010年12月27日10:31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公共产品供给 构建和谐 通货膨胀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 货币政策 通胀压力 工资增长 流动性 扩大内需 热钱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第二,规范消费市场管理,保障消费者权益。要加强执法力度,严惩假冒伪劣行为。厂家和商家不注重产品质量,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生产销售不合格品、制假售假产品者得不到有效打击。要切实执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使劣质产品丧失生存空间。要加强立法,我国有关消费的法律体系尚不完善,不少地方存在的“以政代法”、“以情代法”、“以钱代法”等现象,要尽快改变这种状况。

第三,调整优化供给结构,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消费者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供给要根据市场变化,要形成商品和劳务供给的合理的层次结构,不断推出多元化个性化产品。例如:适应国家的法定节假日调整后,人们的旅游消费大量增加的需要,要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便捷、有信誉的旅游消费。社会处在转型时期,人们的知识需要更新,社会要适应这些需要,为人们提供相应的消费条件。

第四,加大公共产品供给,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住房、教育、卫生、医疗、信息等公共产品供给,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能够有效解决群众的民生问题,满足他们的切实利益,消解百姓的后顾之忧,还能够大大刺激他们的消费,降低整个社会的储蓄率,提高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一方面,应当调整全社会的财政支出结构,建立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的公共财政体制,确保财政投入到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领域;另一方面,要打破在住房、医疗、教育等领域的行政垄断和不合理的定价机制,建立新型的市场配置资源机制,以满足群众的更高层次的保障需求。

第五,改善消费环境,保证消费顺利进行。要重视与改善消费环境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进行农村电网改造和通讯设施及乡村公路建设,加大对道路、输电线路、通讯设施建设的投资;要完善城乡商品零售网络,为居民购物和接受服务提供便利条件,尤其要大力拓展农村市场,增加商业网点,为农民及时提供适销对路产品;要提高销售服务和售后服务质量。

作者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构建疏导货币的政策体系

多管并举构筑疏导货币的政策体系,直接或间接引导货币的流向,稳步控制货币规模,并以此构建制约货币当局在利益激励下主动制造或在外部冲击下被动制造通货膨胀的机制

□刘金山

当前,我国宏观调控所面临的形势极其复杂,国内外经济态势的互动、变化及不确定性,与以往皆不相同。这对宏观经济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需要广泛多样的政策储备,又需要对经济态势的预警、科学判断与审慎抉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是积极稳健,审慎灵活,这体现了宏观调控认知理念的深化,体现了宏观调控相机抉择的政策本原,体现了面对复杂形势实现熨平经济波动的政策目标。

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货币购买力下降即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简单而言,无非是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控制通货膨胀,就是要厘清我国经济系统中,有多少货币,来自何方,为何来,走向何处。然后采取措施,有效应对。近年来我国经济系统中货币量快速增长,2010年11月底广义货币供应量已经超过71万亿元人民币,为全球最高。货币量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同期经济增长速度,是价格波动的重要力量。其中,因热钱流入,央行被动投放货币,是货币量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或者说,热钱在一定程度上主导了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从而进一步主导了价格波动。

对此,我们需要多管并举,构筑疏导货币的政策体系,直接或间接引导货币的流向,稳步控制货币规模,并以此构建制约货币当局在利益激励下主动制造或在外部冲击下被动制造通货膨胀的机制。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一项经济政策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一项政策实施的基本原则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当形势发生变化,要立即调整政策,相机应对。

筑高墙,控制货币供给增速

对国际热钱,要严进严出。一是严防国际热钱利用虚假贸易、虚假投资进入我国境内进行投机套利,这方面重在监管,应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与管理。二是汇率、利率、税率政策要联动。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与加息预期的背景下,热钱必将寻找各种渠道进入。此时应对外资资本利得征税。鉴于1997年金融危机的前车之鉴,今年10月12日泰国对外资投资证券所获资本利得和利息收益征15%预扣税,起到了很好的防火墙作用。注重中央银行调节货币量的手段多样性,减少向市场投放的基础货币。

挖大坑,紧缩信贷资金规模

中央银行紧缩货币规模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适时运用央行票据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调控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规模。这相当于中央银行在自己的后院挖一个大坑,把信贷资金埋起来,需要的时候再取出来。但需要指出的是,法定存款准备金与央行票据政策效应的直接性决定了其易伤实体经济,因为宏观紧缩会改变银行行为,通过贷款紧缩迅速影响整个经济。长期而言,应该建立完善的公开市场业务体系和利率市场化机制。通过公开市场有价证券的买卖来影响货币市场供求,影响货币市场利率,进而引导金融机构信贷利率,从而影响经济行为主体的理性决策,实现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当前由于利率作用的市场化机制尚未形成,虽然有政策工具这些“米”,但没有传导机制这只“锅”,巧妇难为无“锅”之炊。

优结构,夯实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

由于紧缩性货币政策易伤实体经济,需要优化信贷结构。要加强对信贷资金投放的监测与指导,严防信贷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推高资产价格。信贷资金应着力投入到实体经济中,夯实企业发展的基础。要加大对民间投资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建立有利于中小企业信贷的金融政策环境和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各类风险投资机构、信用担保机构、金融机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予以支持。同时,紧缩货币与减税应联动,应直接或间接为经济行为主体减负,在可行的、可操作的范围内减税,做到税费分流归位。

留下来,短期资金长期化;走出去,谋求股权收益

控制热钱最理想的局面是,防住热钱肆意扰乱资本市场,引导热钱进入实体经济投资,实现短期投机资金的长期化实体投资。这需要产业政策的互动与协调。

货币资本化,走出国门,既可缓解国内货币困境,又可谋求长期股权收益。美国较快缓解金融危机影响的经验之一是:美国公司约有1/3的利润来自境外。只要其他国家经济平稳发展,美国公司利润受源自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便有限,资本输出改变并强化了美国对抗危机的能力。日本经验表明,资本输出可以产生出口诱发效应,也可突破贸易壁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引的大量外商直接投资和多年的贸易顺差为资本输出奠定了夯实的基础,目前应建立全面系统的对外投资税收政策体系和相关激励机制,为资本输出战略的实施夯实基础与条件。

作者系暨南大学经济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一页   1   2   3   4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