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目标:抑通胀、调结构、稳增长、开好局

2010年12月27日10:31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公共产品供给 构建和谐 通货膨胀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 货币政策 通胀压力 工资增长 流动性 扩大内需 热钱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改革开放31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快,但居民收入增长、工资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广东也同样存在着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的问题,31年来,广东人均GDP年均增长11.2%,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职工平均实际工资年均增长为7.1%、6.9%和7.2%,比人均GDP增速低4个百分点。作为要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率先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广东,更是要努力实现“双同步”。要实现“双同步”,首先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以下四大关系。

正确认识富民与强省、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的关系,处理好国民收入分配中政府、企业、劳动者的利益关系

必须认识到“强省”是“富民”的基础,两者的结合点是以人为本。GDP和财政收入增长只是改善人民生活的手段,绝不能成为我们发展的目的,决不能重GDP、财政收入增长而轻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决不能为了吸引资本而对利润侵蚀工资的行为无所作为。在政府与居民的分配关系上,根据前期政府收入占比上升劳动报酬占比下降的实际,加大财政对民生事业发展的投入,继续适当加大对居民收入的转移支付,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个人所得税,减轻中低收入者税负。在企业与职工的分配关系上,要进一步发挥工会的作用,加快建立和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在工资宏观管理上,一是要抛弃传统的“工资总额增长要低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要低于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两低于”原则,实行“工资总额增长与企业效益提高同步,职工平均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新原则,并按照同步增长原则制定工资指导线。二是要科学制定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正确认识职工收入增长与企业盈利的关系,处理好职工工资期望值与企业工资支付能力之间的矛盾

后危机时期随着经济逐渐回暖,职工普遍持有乐观情绪,加上物价上涨、居民生活成本明显增加、招工难等因素的推动,职工要求提高工资及相关福利待遇、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不断增强。目前我国及我省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逐步好转,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特别是在企业内在发展动力比较充足的情况下,适时、适度地增加职工的工资,有利于促进国内的消费,有利于改善职工的基本生活,也有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在企业效益增长的前提下,适时适度地增加职工的工资,是应当的。但也要注意不能超越企业发展的能力。

正确认识工资增长与物价变动的关系,处理好工资增长与预防通货膨胀的矛盾

今年我国通胀压力较大,有人担心工资与CPI联动可能削弱地区竞争力,担心最近出现的加薪潮可能导致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如果在物价低时增加工资担心推动通货膨胀,在通货膨胀时增加工资又担心产生工资与物价的轮番上涨,在通货紧缩时又冻结最低工资,那么工资就没有增长的机会了,这实际上就把工资增长看成是增加成本、影响效益、影响增长、推动物价上涨的完全消极的因素了。其实,与劳动生产率提高相适应的工资增加,不仅有利于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创造性,而且有利于增加居民的消费,促进内需,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仅有利于劳动关系和谐,而且有利于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产业转移升级。

正确认识劳动力供求关系,处理好工资增长与扩大就业的关系

增加职工工资一定要考虑对就业的影响,关键在于把握好幅度和节奏。珠三角地区劳动力成本上升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一方面,这种工资增长带来的劳动力成本上涨能够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也会促使一些低端劳动密集型企业外迁甚至倒闭,导致失业增加。其实,工资增长带来部分低端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有利于广东吸引高技术含量企业进入,有利于广东吸引技能型和知识型人才,改变依赖加班、低工资获得竞争力的格局,实现就业的长久稳定。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

扩大内需要改善供给

当前消费需求不足,一个被忽视或未引起足够重视的原因,是供给障碍

□黄铁苗康达华

中共中央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也是第一次在五年规划建议中将扩大内需独立成篇。可见,扩大内需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当前消费需求不足,一个被忽视或未引起足够重视的原因,是供给障碍。通过改善供给来创造需求,是实现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保证。

供给障碍导致内需不足

马克思认为,供给和需求是一对矛盾,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在以需求为导向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需求决定供给,但供给也影响需求。一个简单的道理是,当市场上没有某种产品供给时,需求也就无法实现。

从目前来看,导致我国内需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供给障碍。具体表现为:一是产品质量差或无保证,使消费者有钱不敢买。例如,鸡鸭有禽流感,猪有链球菌,鱼有孔雀石绿,牛有疯牛病,人们购楼会不会“楼脆脆”?喝牛奶会不会有三聚氰胺?吃鸭蛋会不会有苏丹红?等等。这些担心会使消费者干脆少买或不买。二是一些产品价格过高,超出了一般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导致需求下降,产品难以获得货币投票。三是供给结构不合理,公共产品供给不足。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的改善,居民消费从追求一般产品转向追求名、优、新、特产品,由主要追求生存资料转向更多地追求享受资料、发展资料。而目前我国产品的供给结构呆滞单一,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同时,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足严重抑制了消费,诸如教育、医疗、卫生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能得到根本解决,使得人们不敢消费,也不能消费。四是消费环境不配套,影响了消费需求,如消费的硬件条件得不到满足,消费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产品的售后服务差等。

改善供给的途径:以优质供给带动需求、规范消费市场管理、加大公共产品供给,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为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要改善供给;为了保证供给的优质、合理,从而带动人们的消费,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提高产品质量,以优质供给带动需求。提高产品质量,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基础性工作。要利用科学技术提高产品质量。高科技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使机器设备更先进,原材料更好,产品质量也就更好。要实行更严格的质量标准和产品检验制度,以更好的产品面对消费者。综观世界知名的大企业,其产品质量标准都要比国际标准、国内标准严格得多。要发挥市场调节作用,让生产者充分展开竞争,运用竞争机制以提高产品质量。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