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实体经济低迷财政政策受限
好消息不断,坏消息也不少。实体经济尽管在回暖,但是步履维艰。2009年第四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不变价)同比增长率高达5%,随后就出现了连续两个季度的大幅回落,2010年第二季度一度降至1.7%、第三季度也只有2.5%。在欧盟内部,保加利亚、爱尔兰、希腊、西班牙、拉脱维亚、罗马尼亚、冰岛、克罗地亚等八个国家2010年仍将出现GDP负增长,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大国的GDP增长率将达不到2%。更令人头痛的,是所谓“无就业的复苏”。今年11月,美国失业率出现进一步恶化,已经达到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9.8%;制造业连续第四个月削减就业岗位,建筑业和政府机构也在裁员。欧洲的失业人数也居高不下,今年2月以来一直高于2300万人。劳动力市场的窘境,一方面反映了低迷的投资需求,没有投资也就难以增加劳动力需求,使得失业问题难以解决;另一方面制约了消费需求,没有就业何谈收入,没有收入何谈消费,没有消费何以消化旧的投资、何以拉动新的投资?恶性循环似乎难以打破。
于是,或是主动选择,或是迫不得已,各国的宏观政策出手了。根据宏观经济学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在治理经济过热时,财政政策无效、货币政策有效,因为政府无法通过增加税收、减少开支来压缩民间过于旺盛的需求,而通过加息等方式收紧银根则可以起到釜底抽薪的效果;在应对经济萧条时,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无效,因为利率即便降到零,人们也不敢增加消费、扩大投资,而财政政策可以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兴办公共工程等领域,从而刺激投资、保障就业、促进消费。
在应对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之时,主要国家和地区数以万亿美元计的财政救助计划,正是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现实版本。可是,在发达国家现行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下,财政政策的扩张受到种种限制,用我们的话说,财政政策不能太“积极”。奥巴马政府在履新伊始就高调宣布将兑现竞选承诺,在第一个任期之内要将财政赤字减少一半,这与财政政策应有的方向完全背道而驰。欧盟国家受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约束,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不能超过3%、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不能超过60%,本来扩张幅度就有限,更有几个已经越过“雷池”的国家拖累,以及不断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财政政策不仅不能“积极”,反而还得更加“消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