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格局危机前、危机中、危机后的深刻变化

2010年12月20日16:1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世界经济格局 世界经济 格局 谷源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金融危机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早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GDP增长率己高于发达国家,但人均GDP增长率低于发达国家,可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GDP与人均GDP的增幅双双超出发达国家。在21世纪前10年,特别是在这次危机中,发展中国家的GDP、人均GDP以及拉动经济增长的私人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贸易的增速都继续保持高于发达国家的势头,一批新兴经济体先后脱颖而出,出现了“金砖四国”、“钻石十一国”、“展望五国”、“灵猫六国”等新兴经济体组合。

面对2007年7月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二战后最为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世界各经济体较为步调一致的采取了扩张性财政与货币政策以及推行经济刺激计划。反危机措施起到了阻止了经济“自由落体式”下滑的作用,从2009年第二季度起,主要经济体先后出现了复苏迹象。世界经济“触底反弹”,从衰退阶段迈入复苏阶段。从各方面预测分析,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超过4%,世界经济在年内既不会再次出现负增长,也不会低于2.5%以下的“衰退线”,没有出现人们担扰的“二次探底”局面。但此次世界经济衰退不只是周期性衰退,而是伴随着结构性衰退,因而世界经济的复苏依然是弱势复苏、不稳定复苏、贫血性复苏,而且这种状态的复苏尚面临高失业、产能过剩、市场保护、消费低迷等众多障碍和挑战,“危机后遗症”并未完全消除,世界经济与G20所期待的“强劲、持续和均衡增长”存在着相当的距离。世界经济将在U型复苏底部持续运行2年或3年才有可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

2010年世界经济的重要看点是呈现“两极化复苏”态势,亦即“南高北低”的复苏。德国慕尼黑大学经济学和财政学教授汉斯—维尔纳.辛恩指出:“如今,世界各国可以分为两个阵营:一是稳步复苏的国家。二是复苏势头微弱且不断冒出新问题的国家”。

第一阵营以美、日、欧国家为代表。2010年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约为2.7%,经济重回“双谷衰退”的扰虑己经消除,但复苏力度及步伐各异。自然资源丰富的澳大利亚,经济表现好于其他发达经济体,加拿大也已基本复苏,因此,两国先后不同程度地退出了经济剌激计划,财政赤字有所缩减。然而,美、日、德、英等财政赤字则继续增加,经济复苏缓慢。美国《纽的时报》2010年9月18日发表的《在大衰退中,其他国家受的冲击更大》一文指出:四国的GDP与危机前的峰值相比,只分别恢复了69%、50%、59%、29%。主要特点是:

1、美国经济飘忽不定。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一直采取反危机措施。2008年布什政府实施了1680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措施;2009年奥巴马政府推出近800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2009年7—8月,又实行30亿美元的旧车换新车的促销活动等。在美国政府出重拳拯救经济的条件下,受助的金融和汽车等行业情况有所好转,2009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增长了5.7%。美国全国经济研究局2010年9月20日宣布,美国经济衰退始于2007年12月,止于2009年6月,历时18个月。

然而,美国结束衰退后的经济表现却不尽人意。由于经济刺激和优惠政策效应逐渐式微,失业率高企、房地产止续率升高、消费欲望不强等,在2010年第一季度增长3.7%后,第二季度环比增长降至1.6%。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警告说美国经济面临着“非同寻常的不确定性”,如果美国经济经济继续下滑,将采取“非常规”政策,包括减税、增加美国债券及抵押贷款证券的购买量等。但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己黔驴技穷,令人失望的经济数据接踵而至。2010年9月,奥巴马政府出台了新一轮的价值为3500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政策,第三季度经济略好于预期,环比约增长2%,但没有起到拉动就业增加和房地产好转的作用。因此,美联储在2009年3月首次实施量化宽松(QE)政策,购买了1.7万亿美元的政府债券,2010年11月3日又启动了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到2011年6月将分阶段购买6000亿美元的政府债券,届时可能再增购2000—3000亿美元,以刺激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美联储重启量化宽松政策,短期内可能对美国经济注入活力,但仍难以解决失业和通缩难题。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说金融危机造成美国850万人失业,现只解决了100万人的就业问题,要将美国的失业率降至6%以下,尚需四年或五年的时间。 美林公司对2010年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己从2.7%下调至2.6%,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秋季《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的预测值大体一致。尽管第四季度,美国PMI、就业和零售数据有所恢复,但美联储所期待的 2010年增长3.0%—3.5%的目标恐怕难以实现。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