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避免城市“贫民窟”
重庆廉租房与商品房“插花”建设
□记者 徐旭忠 重庆报道
近年来,各地为了解决部分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难题,大力推进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然而,有来自社会各界这样的质疑:那就是大规模集中建设保障性住房,众多低收入人群聚集在一起,会不会产生城市“贫民窟”?
记者近日在全国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试点城市的重庆市采访了解到,近年来,这个市在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中,通过采取“混建制”、“小集中、大分散”、高标准配套设施建设等措施,防止保障性住房聚居区成为城市“贫民窟”,让住在这里的困难群体生活地更美好、舒适,更有尊严。
“小集中、大分散”
每天的茶余饭后,家住江北区山水丽群(一期)廉租房小区的老人杨清富都会在小区内逛逛。今年70岁的杨清富原来住在江北区观音桥一带,一家四口人曾租住一个只有2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因属城市低收入群体,前两年申请了廉租房,住进了政府修建的廉租房小区。杨清富告诉记者,他现在住的房子有50多平方米,两室一厅,厨房、卫生间都有,还有阳台。他不无感慨地说“真没想到在我的有生之年,还能住上漂亮、宽敞的房子!”
杨清富带着记者在小区内转了转。记者注意到,虽然是廉租住房小区,小区内的环境、配套不逊于主城区的一些商品房小区。小区内绿草茵茵,绿树成行,干净整洁。小区的配套也十分完善,专门有物业管理公司对小区进行日常的保洁、安全等方面管理,配套有医务室、幼儿园、附近还有农贸市场,日常生活十分便利。
江北区房管局房改政策科科长肖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避免廉租房小区成为城市“贫民窟”,江北区在规划廉租房小区时就做了充分考虑,采取了“小集中、大分散”的模式,那就是每一个廉租房小区规模不宜过大,一般在几万平方米。以江北区规划建设投用的山水丽群(一期)和“山水桂苑”为例,山水丽群(一期)的建设规模只有4万平方米,山水桂苑小区的建筑面积只有1.8万平方米。
据肖辉介绍,在实施廉租住房保障工作中,江北区根据实际情况和住房困难家庭的要求,采取了实物配租和租金补贴两种保障形式,在实物配租之外采取了发放租金补贴的方式,保障对象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在主城区租房住,这在客观上有利于避免集中建设可能带来的“贫民窟”现象。截至2010年三季度末,江北区保障困难家庭4106户,其中实物配租806户,租金补贴979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