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初现都市“贫民窟”隐患 位偏质劣配套少

2010年12月10日14:0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贫民窟 保障房 廉租住房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位偏质差埋下隐患

记者实地走访并从专业的房产信息网站了解到小陈住的这片小区,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230000平方米,绿化率不到25%,周围社区萧条,与其实不到600米的马连道商圈形成强烈反差。

开始有人批评开发商过于逐利,但开发商有自己的解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房地产开发商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现在不少开发商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都得建设一定比例的保障房,保障房和商品房都是规划在同一地块的,所以不会有附近配套设施、绿化之类的差异。”

然而近期保障房质量问题频发的现实让人不得不怀疑:即使身处同一小区,开发商对保障房和商品房仍会区别对待。

2010年6月在建的北京市大兴区旧宫改造项目之一的明悦湾保障性住房小区因被查出有严重质量问题被全面停工。8月1日 北京市住建委经过全面调查后,指出质量问题主要是楼房所使用的混凝土强度不够,导致建筑物主体结构达不到安全要求。10月北京大兴区的明悦湾小区九栋保障性住房中,八栋被查出混凝土强度未达设计要求,其中六栋被勒令拆除重建,两栋加固。

《经济参考报》记者经过实地踏访和调查,独家披露了同一开发商对同一小区开发的商品房和保障房分别用了不同的混凝土供货商。而同一小区的其他数栋商品房并没有检测出质量问题。一时间,保障房的质量问题成为全社会的热议焦点。

有舆情认为,位偏质差是当前不少地方建设保障房的通病,一方面,相比日进斗金的商品房,获利很少甚至会赔本的保障房很难引起一些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不仅建设进度一拖再拖,建筑质量更是堪忧。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在保障房建设上只满足于解决有无的问题,并未考虑住户居住的舒适度,使得保障房的居住和生活成本比有的商品房还高,使许多好不容易中签购得保障房的中低收入家庭被迫放弃。保障房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为“贫民区”的代名词。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严金明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城中心很难找到土地,拆迁成本比较高,所以保障性住房很多情况都建在城外或是郊区。“基于区位的遥远,周边配套都不健全是个客观存在的情况。”

严金明认为这些情况应该在规划里有所体现,“教育、卫生、商圈等公共资源都要有所考虑。如果规划里没有或者后续跟不上,长时间下去,是不是贫民窟不好说,但是慢慢会形成所谓的穷人区和富人区。”

地方政府建设保障性住房的积极性不够被严金明认为保障房建设出现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没有经济利益,政府好像也觉得没有什么好处,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房屋的质量问题也跟不上。要知道政府对保障房的衡量是不能从经济利益去衡量的,而是从解决民生问题上考虑的。”

严金明提出,作为政府,在配置公共资源的时候要注意均等化,“人不分穷富,只要作为公民,政府就应该提供平衡的公共资源。”

部分开发商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也是严金明重点指出的,最近频现的保障房质量问题让他感觉有的开发商的社会责任感要加强,不能过于唯利是图。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