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层重兵狙击物价上涨 披露推升物价五大主力

2010年12月07日09:5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物价上涨 石油 流动性过剩 房价 投机性购房 楼市降温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杨涛。

如何狙击通胀最有效?

中国是否进入了全面通胀?CPI未来走势该如何预期?什么办法狙击通胀最有效?如何看待物价调控的效果?本报记者采访了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杨涛,他们对上述问题给出了各自的答案。

关于通胀原因

新京报:本轮通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汪涛:目前中国的CPI通胀主要受到食品、尤其是蔬菜价格的推动,而非食品价格与“核心”通胀率依旧平稳。今年恶劣的天气和自然灾害影响了农作物的收成情况,尤其是蔬菜;此外,柴油和运输成本的上涨,导致其他农产品也出现涨价。

左小蕾:造成本轮通胀的主要原因,在第三季度末之前可以说与食品、蔬菜价格有关,但后来这些产品价格上涨已经不是因为供求了。你想发改委打击囤积居奇,秋粮又丰收,供求的原因已经不能解释这种上涨了。

钱多了,流动性过剩是最后的原因,在这一背景下才能解释第三季度之后的通胀,之前是正常的逻辑可以说明的,而在此之后只能说是钱太多了。

杨涛:这一次的通胀和2006-2007年的一轮通胀有类似之处。我们一般分析通胀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供给,另一方面则是需求。从需求方面看,2007年出现了这种情况,今年亦如此,即流动性宽松推升了总需求的增长,当然,还有其他因素,比如居民收入的增长对于需求的推升。

而从供给方面看,这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带来的通胀压力,另一方面则是食品、工业品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

是否全面通胀

新京报:中国是否进入了全面通胀?

汪涛:我的判断是没有进入全面通胀,全面通胀就不只是农产品了,还包括工业品、服务价格的全面上涨。但现在是比较容易进入全面通胀的时间。因为现在的流动性过剩明显,利率低,若预期加深,很容易导致上涨从部分领域蔓延到其他领域。

左小蕾:全面通胀对应的是什么?结构性通胀?如果没有流动性的问题,只有猪肉、蔬菜或者是别的什么东西价格上涨,你可以提结构性通胀。但在目前的情况下,不要提结构性通胀。在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就会变成全面通胀。

任何的通胀都是一些东西在涨,另一些东西不涨。当货币因素是推动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时,你就不要提结构性这一点了。

发改委目前的一些措施是对的,但根本上可行的,仍然是货币政策,钱太多这是一个重要前提,不要忽略这一根本问题。所以我说最后政策仍然要落脚到货币政策上。

杨涛:所谓结构性通胀、全面通胀,都不是很准确的表述,可能结构性通胀描述的是部分商品价格上涨,另一些则未上涨的状态;而全面通胀则是描述所有商品和服务价格都在上涨的状态。我想结构性通胀可能是指温和通胀,而全面通胀则在指恶性通胀。

在我看来,中国目前的情况还不具备演变成全面通胀或者恶性通胀的条件。发生恶性通胀除非是在经济全面过热,货币极为宽松的条件下。

资源价格改革

新京报:资源价格改革会否对通胀造成影响?或者说通胀压力是否会进一步延缓这种改革?

汪涛:资源价格改革对通胀的影响是一次性的,涨一次就过了,以后都是基数的变化。但反过来说,通胀确实影响了资源价格改革的进程,目前来看已经延迟了。比如说天然气价格,涨了一小点就停了;阶梯电价现在也没有动。

左小蕾:资源价格显然是这样,如果没有流动性的原因,资源价格改革是一定要改的,因为现在扭曲了价格,对经济的成长是不利的。但目前的前提是流动性。

杨涛:资源价格改革,也就是市场化改革,多数是存在价格上升趋势的。这会造成成本上升型的通胀压力。但这一步是不得不承受的,因为我们的经济要适应未来发展的需求,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这都是必须承受的。

CPI何时见顶

新京报:从月度看,CPI数据在何时见顶?

汪涛:短期内看,11月份是一个高点,我们预计12月份会有所回落,这主要是去年12月份基数比较高的原因。但这只是对今年来说,通胀水平并不会一直回落下去。

我们预计2011年全年通胀水平在4%-4.5%之间,明年可能会有第二个顶,可能会出现在2、3月份。

左小蕾:不要强调高点,今年(11月)不会突破5%。在发改委等部门目前的措施下,CPI不会再走高,只有下滑的可能,随后可能会在4%左右。

杨涛:现在比较多的人认为,今年CPI会在11月份达到高点。这一方面是货币政策——不管是说回归正常的,还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最终的效果是逐渐偏紧造成的影响;另外,粮价上涨等情况,主要是灾害以及其他短期因素影响的结果。此外,国外经济仍然疲弱,这种环境使得通胀输入对国内的影响也不是很大。

长期看,不好判断下一个高点,但我想明年把CPI控制在5%以内是没有问题的。

工资和通胀

新京报:很多人说工资上涨对通胀造成压力,你怎么看这一点?

汪涛:涨工资将来肯定是会对通胀有影响的。但目前来说,还是食品、蔬菜价格上涨的影响。现在来看还没有证据表明工资上涨对此有影响。年初珠三角地区涨工资比较明显,但制造业工资的上涨,我们可以看到制造业产品价格上涨的幅度很小。

如果从长远来看,工资的上涨超过劳动生产率的上涨,是会对通胀造成压力的。比如农民工工资上涨,外出务工增多,农产品价格也会上涨。农产品价格上涨也是一个不容置疑的长期趋势。

但短期来看,工资上涨和通胀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本轮通胀仍然是季节性的、周期性的通胀。

左小蕾:最近的工资上涨基本上是一次性的,这在去年和今年年初都表现得比较明显。从总需求的角度看,这种工资上涨显然会从推升总需求的角度对通胀有压力。

但说到长远,就算我们以后要实现收入的稳步增长,其中还有不少写入了“十二五”规划。但要注意到,其中还提到“居民收入增长要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要与劳动生产率增长同步”,这是一个合理情况,这可能意味着,除去人口的红利,比如经济增长10%,工资增长的幅度可能是8%。

在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增长同步的情况下,工资的增长不会对通胀有大的影响。

关于“容忍”限度

新京报:对目前的中国经济来说,温和的、可容忍的通胀水平你认为应该是多少?

汪涛:很难直接判断百分之几,我认为这不是一个水平的问题,而是有没有稳定的预期,因此看环比的数据比较重要。今年为什么大家对通胀感觉比较大,因为通胀上升的速度比较快。如果在比较稳定的状态下,我认为4%-5%之间的通胀也是温和的,当然,另一个问题是这个数据是不是准确,是不是和人们的感受一致。

总的来说,预期的稳定最重要。

左小蕾:应该说,对于每一个经济体都应该是有不同水平的通胀。只要你的收入增长超过了CPI的增长。比如你4%的经济增长率,5%的通胀,这是比较可怕;但在中国的情况下,3%这样的水平应该算很低了,我认为4%,甚至是5%都没有什么问题。

杨涛:“可容忍”应该有两个方面。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说,劳动力价格、资源价格的再调整是中国经济必须要经历的,从这个角度说,3%-4%的通胀都是可容忍的。

但“可容忍”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从社会的角度看,物价的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的损害是否“可容忍”,比如有3%-4%的通胀水平,就应该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减免税费等方式,来实现社会的“可容忍”。(本报记者苏曼丽)

   上一页   1   2   3   4   5   6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