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多重因素致物价“居高难下”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元春等专家认为,国内的通货膨胀形势较为复杂:除常规因素外,还呈现往年未见或少见的新增因素;有的是可控因素,有的则是非可控因素。
除气候、灾害等常规或季节性原因,以及国内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环境成本上升等因素外,专家普遍认为,长期的货币超发积累因素突出,再结合目前时间点上整个社会成本的全面上升,是引发当前物价快速上涨远超社会预期的主要原因。
央行原副行长吴晓灵说,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央行都存在货币超发的问题,特别是2009年以来实施的货币政策“宽松”。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广义货币存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广义货币存量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200%。
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财政金融研究室主任张岸元则认为,物价上涨更本质的因素在于各类社会成本特别是基础性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这在食品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蔬菜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过去农民只在乎种子、化肥、农药,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劳动也是生产农产品的成本,但随着城市农民工“劳动力成本”概念的出现,农民意识到了劳动的价值也应该在农产品价格中体现。
此外,美国货币的二次量化宽松政策也是导致流动性泛滥的原因。中国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首席分析师陈克新表示,今年以来包括谷物、大豆、橡胶、有色金属、铁矿石等价格均飙升,造成我国下游制造业成本攀升。由于我国大宗商品对外依存度较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至少占到目前国内涨价因素的1/3,而这是不可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