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多方博弈利益协调成最大障碍
分布式能源项目卖电给电网,技术不是问题,核心问题是利益
那么,无法并网的症结何在?
技术是第一个现实问题。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胡学浩说,即便是并网不上网,分布式发电的频繁启动会造成电网瞬间负荷增大,电力公司为此需要进行线路改造。而从电力调度角度来讲,电源点越多越不利于调配。而并网标准的缺乏使得我国分布式电源并网只能按照常规电源处理。风电提供了前车之鉴:在没有并网规划和标准时,风电就开始大规模上马,从而造成了后来的弃风问题。
可喜的是,技术方面的难题有望早日得到解决。根据国家电网“坚强的智能电网”规划,国网将开展包括居民、其他用户侧分布式电源和储能设备并网、监控等关键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并制订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实现分布式能源的“即接即用”。国家电网制定的《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技术规定》已在国网内部下发执行。这意味着在国网范围内,分布式能源并网已经在技术上得到了统一。该规定明确了分布式电源接入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网应满足的技术要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第二个问题与技术问题相伴,即费用问题。因分布式电源接入进行线路改造而收取的费用叫接入费;为了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分布式电源还需要电网作为后备电源,为此需向电网缴纳一定数额的备用容量费。接入费是一次性收取,备用费则是按月收取。
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与备用都需要电网方面的投入,并且占用电网资源。因此,业内人士对这两项收费并无异议,关键是收费的标准如何确定。
目前,发达国家普遍制定了分布式电源并网的收费标准,但中国只有上海市制定了分布式电源点接入费与备用费的收取标准,其他地区则由当地电力公司自行决定。上海接入费依据项目容量而定,最低为40万元。
目前分布式电源发电成本在0.7元左右,远远高出一般的火电标杆电价。再加上不菲的接入费与备用费,大多数分布式能源站只能选择离网运行。
与并网相比,余电上网更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以上海为例,该市是分布式能源发展最好的城市。即便这样,根据上海市电力公司规定,只有I类电源电网才与其签订买卖合同,II类电源只能自发自用。不幸的是,在该规定中,分布式能源被归为II类电源。
即便电网未作上述规定,但由于余电上网需要服从电网调度,而分布式电源主要由天然气发电,在天然气价格一路看涨的情况下,电网收电成本较高。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缺少政策支持、财政补贴的情况下,电网必然缺少从分布式电源点调电的动力。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蔡国雄强调,分布式电源卖电给电网,技术不是问题,核心问题是利益。
实际上,收费问题的背后是更深层次的利益问题。
熟悉北京南站项目的人士直言:“电网是卖电的,分布式电源是发电的,二者怎么可能没有冲突呢?作为央企,在做大做强的压力下,电网需要考虑自身的市场份额。”
就北京南站分布式能源并网一事,北京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刘润生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接纳清洁电力入网是国家电网的大政方针,但同时也要考虑到电网的利益。“余电上网的关键问题是理顺电价机制,由于分布式能源电价较高,在没有电价补贴的前提下,很难让电网高价收购这部分电力。”
北京市电力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要换位看待分布式电源的并网问题,电网一方也有自己的苦衷。比如,按照所发电力的不同用途与不同时段,北京市电价分为多档。电力公司主要利润点不是居民用电,而是商业用电,特别是峰电时段的商业用电。而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设计初衷是在电价最高的时候自己发电,电价最低的时候上网买电。
以上海浦东机场分布式能源站为例,该项目利用电价差,白天0.7元电价时自己发电,夜里0.2元电价时停机买电,基本上可以实现平均每度电0.6元外加制冷制热的预想。
然而问题是当大多数用于商场、医院、火车站、机场等商业用户的分布式能源系统,都照着这个“最佳经济方案”运行的话,电网就成了“最不经济的人”。
路径不一智能电网轻视配电侧
中国的智能电网将更多精力放在了输电侧,强调特高压架构下坚强的智能电网
但在目前智能电网建设由电网公司主导的现行体制下,电网公司的选择在一些业内专家看来是“最经济的”。在国外被视为智能电网核心的分布式能源在中国的待遇可谓是天壤之别。
“国外目前发展智能电网的重点并没有放在不断提高电压等级上,而是优先发展更为高效、节能的分布式能源系统。中国的智能电网则将更多精力放在了输电侧,强调特高压架构下坚强的智能电网。”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说。
韩晓平介绍,在美国、欧洲和日本,发展智能电网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和实实在在的市场,即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石油危机”以来逐步发展起来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国外发展智能电网就是为了给各种分布式能源提供自由接入的动态平台、为节能和需求侧管理提供智能化控制管理平台、为蓄电汽车和各种新型电器提供创新的应用平台,从而解决供电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就像众多PC机形成了局域网一样,众多分布式能源形成了微电网,这些微电网需要与主网相连,由此就需要一个智能的管理系统,智能电网由此而来。
但在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对智能电网的定义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以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
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胡兆光对此解释,到2020年,国家电网将面临1亿5千万千瓦风电的输送问题,将眼光更多集中在输电侧,是由中国经济发展阶段、能源集中分布特点所决定的。“中国国情毕竟与西方不同,分布式能源不可能成为智能电网的基础与主流。”
但一些专家认为,在现行体制下,电网企业是电量的唯一买家,配电侧的放开会侵蚀电网公司的利益,而强调能源大容量、长距离的输送能进一步增强电网公司的控制力。还有专家质疑,自2004年厂网分离后,我国电网投资就落后于电源投资,而配电侧的电网建设更是电网建设的薄弱环节,未来以特高压为骨架强调输电侧的智能电网建设将进一步加大这种差距。这些可能使得智能电网建设忽视分布式能源等配电侧的智能化,不能让广大电力终端消费者更多地受益。
全国人大代表、澳门发展策略研究中心会长梁维特就建议,国家电网应借鉴欧盟的“超级智能电网”,在建设特高压远距离输电的同时,重点发展适合分布式能源发展的着重于配电侧的智能电网。
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周原冰则强调,国家电网发展分布式能源始终是输电侧与配电侧兼顾的,但兼顾在不同阶段也要有所侧重。目前发展智能电网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送出的问题。中国由于缺少分布式能源的基础,智能电网是先发展输电侧,随着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未来智能电网肯定会向配电侧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