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批经济特区届而立之年 再谱发展新篇

2010年08月26日13:5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中小企业板 1980年 建设创新型 证券营销 科学发展观 特区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深圳股市 创业板 经济特区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明天,深圳等中国首批经济特区将迎来30岁的生日。

三十而立,深圳和其他经济特区处在了一个战略转型的关键发展阶段,希望与忧患同在。上一个30年,经济特区创造了巨大的辉煌,推动了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下一个30年,经济特区将创造什么,又将在中国经济转型中发挥什么作用?中国在关注,世界在关注,关注着经济特区能否在新的时代征程中走出一条新路。

“中国梦工厂”创新大戏高潮迭起

“从一个边陲小渔村,崛起为一座千万人口的现代化大城市”,描述深圳这座城市时,几乎所有的文字都是以此作为开场白,宛如一位白发苍苍的长者在诉说着一段悠远的故事。然而,深圳塑造出这个“世界城市发展奇迹”,仅用了短短的三十年。

当年的小渔村,如今成长为年GDP超过8200亿元的大城市,生长出一批中国顶尖、全球知名的大企业,打造出高新技术、金融、物流和文化四大坚实的发展支柱,并正在成为充满着浓郁创业、创新气氛的金融都市、资本之城。

这座城市的成就和魅力源自何处?有人说是“杀出一条血路”的“拓荒牛胆魄”,有人说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蛇口基因”,更多人如今将其归结为勇于市场化竞争、创新思维无止境的“深圳精神”。

在敢闯敢干书写一段辉煌之后,深圳正直面人们对“后特区时代”的疑虑,在中国各中心城市激烈竞争的格局下,它是否会陷于“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窘境?而立之年,深圳再度站在历史的关键节点之上。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表明,“特”字永无止境,只要深入血液的创新精神不改变,奇迹还会延续,自己在中国“先行先试”之城的地位也不会动摇。

炮响震醒观念高楼拔地而起

历数今日中国品牌影响力巨大的顶尖企业,会发现有半数出自深圳,既有招商银行、平安保险、万科、华为、中兴通讯、中集集团等老牌蓝筹公司,也有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崛起的腾讯、比亚迪这些新锐企业。就在中国股市新生的创业板上,深圳的海普瑞、国民技术这些“百元股”,也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公司。

可以说,深圳特区三十年的骄人成就之一,就是有一批草根企业依靠自力更生的打拼,在这块土地上成长为中国各个行业的脊梁,并有了与世界级企业对话的能力,它们是深圳特区最耀眼的“高楼”和“地标”。

招商银行、平安保险、华为等都曾是从深圳蛇口成长起来的小企业。与香港隔海相望,深圳西部一块长条陆地从深圳湾的南头伸出,像一条昂首吐舌的蟒蛇,人们就把半岛上这个最接近香港的渔村称之为蛇口。

随着1979年2月的一声“炮响”,仅仅2.14平方公里的蛇口工业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地域。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草案)》划出了327.5平方公里的深圳经济特区。

蛇口的一声惊天炮响,最重要的是震醒了观念。必须要发展经济,企业必须要面对市场、追求效益,而深圳企业也正是能够最早接受市场化启蒙,具备了竞争意识。今天人们习惯的“超额奖”、“绩效工资”等名词,都由当年深圳企业率先尝试,从新的用人制度、新的工资政策、新的管理方式、新的住房制度,都是深圳“先行一步”,自此,深圳成为中国市场取向改革的路标。

“先生长观念,再生长高楼和速度”,深圳迸发的先锐精神,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巨大推动作用不可估量。在股份制改造,利用资本推动企业快速成长这一环节,深圳企业更是先人一步。

提起深圳企业,绕不开万科。这家公司已是中国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企业。万科2010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累计实现销售面积320.2万平方米,销售金额367.7亿元,实现净利润28.12亿元,同比增长11.41%。

作为深圳股市的“老五股”之一,自1991年1月29日上市以来,万科经过多次送股分红,复权后相对于发行价,目前股价涨幅已达627.97倍,即这19年来万科年复合增长率高达78.88%。

然而,这家公司股票在当初发行时却极不顺利。1988年冬天,时任万科集团副总经理的孙路在深圳蛇口菜市场叫卖公司的股票,时任招股推广小组总指挥的王石则拿着一根教杆向一些机构团体宣讲股份制,最终才艰难地将2800万股票推销了出去。有过像万科这样遭遇的企业在深圳曾有不少,而它们也依靠顽强的奋斗创出了数不清的“第一”和“最”。

1987年成立的招商银行,是中国境内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金从起初的一亿元发展到今天的资本净额超1200亿元;1988年成立的平安保险,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如已发展成为融保险、银行、投资等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位列世界企业500强;1988年成立的华为,如今已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通讯设备供应商;由20多人的规模起步的比亚迪,如今成长为中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还成为股神巴菲特青睐的宠儿……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深圳特区最原始、最根本的创新,就是率先按市场机制办事,这也为诸多之“最”奠定了扎实的根基。正缘于此,深圳特区才生长了庞大的企业军团,换个角度说,也正是这些企业挺起了深圳特区的脊梁。

矢志金融创新圆梦“资本之城”

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的股票同时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上市首日股价高涨,按市值计算当日便催生出116名亿万富翁,一个“财富神话”在深圳上演。这一日,深圳宛如不夜城,创业企业家和金融界人士的庆祝活动,几乎占满了深圳的各大酒店宴会厅。

这一天,足足让深圳等了十年之久。

而今,创业板上市公司已过百家,这些中小企业被视作中国推动经济转型和加快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它们成为股市的焦点,受到投资者热烈的追捧。可以说,创业板的开设让深圳进一步成为资本聚集之地,也让特区向资本之城大步前行。

事实上,毗邻香港的深圳,一直秉持着“金融立市”的思路,并将金融创新作为实现梦想的引擎。三十年来,凭借地理区位优势、高度市场化机制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深圳的金融建设获得了高度肯定。伦敦金融城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的数据显示,深圳排名第五,位于伦敦、纽约、香港和新加坡之后。在国际金融危机笼罩下的2009年,深圳金融业的总资产仍逆市增长逾三成。该市12万的金融从业人员仅占人口总数的1%不到,去年已经创造了全市14%的GDP和18%的税收。

拿资本市场来说,截至2010年6月30日,深交所共有上市公司1012家,其中主板485家,中小企业板437家,创业板90家,市价总值56073亿元。此外,69家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公司进入股份报价转让系统。2010年上半年,深交所首次公开发行总筹资额1543亿元,为全球证券交易所之冠。可以说,深圳比较完整地呈现了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框架。

目前,在深圳注册的证券公司已经有17家,居全国之首;基金管理公司也由最早的“老四家”,发展为现在的17家,基金规模和净值,约占全国的1/3;创投机构250多家,管理资金规模达600亿元,约占全国的1/3。深圳正争取成为中国的私募基金聚集之地,政府刚出台了各类吸引这一新兴行业的优惠政策。

深圳金融业飞速发展的两大法宝,一个是特区三十年发展出具有竞争力的市场化机制环境,另一个重要的抓手就是不遗余力地鼓励金融创新。

深圳是中国首个为金融业进行地方立法的城市,近年来颁布了十多项促进金融改革、创新的政策法规,连续五年评选金融创新的政府级大奖,招商银行、平安保险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的深圳分行,年年都有项目荣登金融创新榜单,到2009年共有53家金融机构的161个项目申请参评。而保险展业、证券营销上的种种业务创新,也无一不发端于深圳。

近年来,虽然关于“特区不特”、“深圳落寞”的争议不绝于耳,但深圳金融业以创新的姿态,不断彰显出特区的活力。

深港合作潮涌 “曼哈顿”之梦启程

2010年8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广东省政府《关于上报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的请示》。《总体规划》中提到的深圳城市“双中心”之一——“前海中心”的核心区域的定位由此得到中央政府政策支持,而《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综合规划》近期获批的预期也愈加强烈。

前海经济区被喻为“深圳的未来”,它位于珠江口东岸,面积18平方公里,与蛇口隔山相邻。它曾经是深圳的后备用地,如今被定位为深圳最具战略意义的空间资源,将成为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的最重要区域。

在去年8月,粤港合作联席会议就已签署《关于推进前海港深现代服务业合作的意向书》,前海成为深港合作共建现代服务业的示范区,定位为深港合作先导区与机制创新区,港澳及东盟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合作的载体。

前海将成为特区中的特区,深港将再次重点发展创新金融、现代物流、总部经济、科技及专业服务、通讯及媒体服务、商业服务六大领域。其中,“创新金融”作为重中之重排在前列。分析人士认为,由港深共同开发的前海地区还可能成为“资金自由行”的一个试验场,配合香港建设人民币离岸中心,同时为逐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条件,甚至深港可以利用前海促进两地证券、期货交易的合作。

由此,作为国际资本进入中国的“桥头堡”和最高端产业的聚集区。从长远看,前海被视为大珠三角的“曼哈顿”,它将辐射的是珠三角5000万人口的市场,乃至拓展到超过4亿人口的泛珠三角地区。30年前,蛇口的炮响揭开深圳改革开放的大幕,而今,深圳传奇将在此书写新的一页。

“前海”仅为深圳远景的重要一环,深圳在将“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之后,正面临着重要的新使命。它要率先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典型,在节能减排、自主创新上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它还要实现涵义更为丰富的创新。在国务院关于《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的批复中,对深圳的城市定位已经发生了改变,做出原来的华南中心城市变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的定位,依靠科学发展实现这一目标,深圳任重道远。

风正起,帆已扬,期待深圳奇迹能够再演三十年。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