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国家一系列鼓励汽车消费政策的推动下,今年以来,汽车业已成为国内率先复苏的先导行业。7月2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全球智库峰会”开幕式上表示,把扩大消费重点放在住、行消费上,推动居民消费升级。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中央政府还会有扩大汽车消费的政策陆续出台,作为“保增长、扩内需”的两大引擎之一,汽车业将掀起一轮新的消费高潮。
对经济拉动作用超过10%
今年初,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经济面临着外需萎靡,内需不振的严峻挑战,为此中央果断决策,提出了“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其中将汽车产业列为十大振兴计划之首,并非偶然。
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由其超长的产业链和在人们需求结构中的地位所决定的。
从产业链分布看,在上游原材料环节,汽车产业和钢铁、有色金属、橡胶、石化、塑料、玻璃等产业休戚与共;在中游生产制造环节,汽车产业与机械电子、数控机床、自动化生产线等行业利益相关;到了下游环节,汽车产业又与物流、金融、保险、销售、广告等服务业密不可分。除此之外,汽车保有量的增长,还将拉动高速公路的投资需求,从而带动水泥、建材等基建行业的发展。
从人们的需求结构看,在满足了“吃”和“穿”的基本需求之后,“行”的需求上升到了提高生活水平的关键位置。汽车是所有“行”的方式中最便捷、最个性化的产品,也是最能满足这一需求的产品。
一辆轿车作为最终消费品,最少要由2万多个零部件组成。汽车工业不仅投资量大,规模经济要求高,更为重要的是中间投入和价值量转移的比重大,换句话说,汽车产业的投资具有乘数效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汽车工业是一个1∶10的产业,即汽车工业1个单位的产出,可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各环节总体增加10个单位的产出。如此巨大的带动作用是任何其他产业都望尘莫及的。
国家发改委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汽车工业总产值跨过万亿大关,当时占全国GDP的比重接近2%;到2008年,汽车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8%,如果加上对上下游行业的带动,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远远超过10%。
汽车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已经立竿见影。以钢铁业为例,据中信建投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年1月份宝钢公司热镀锌产品中汽车板的订单仅有2.3万吨;而5月份,此类产品的订单已上升至9万吨。在汽车板订单增长的同时,宝钢冷轧板和镀锌产品的价格也基本保持稳定。
政策刺激引发消费浪潮
今年以来,国家采取了燃油税改革、小排量车型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报废补贴、以旧换新等一系列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1-5月份,国内汽车销量实现495.68万辆,同比增长14.29%。国内车市逐步回暖,重新步入增长轨道。
长安汽车董事长徐留平表示,国家从税收、财政等多方面推出扶持车市的政策,特别是国家发出鼓励扩大汽车消费的明确信号,对国内车市止跌回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在美日欧等主要汽车市场陷入萧条之际,只有中国车市一枝独秀。中国政府以刺激小排量汽车消费为主的政策措施,正好契合了当前中国的汽车消费结构,有乐观者认为,中国汽车产业即将迎来一次新的消费浪潮。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龚方雄在多个场合表示,中国汽车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已经到来,预计这次浪潮会持续4-5年之久。
龚方雄表示,中国汽车产业过去十年出现过两次浪潮,第一次为2002年至2003年,由一线城市的居民主导。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的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一定水平,轿车开始大规模进入家庭,但由于一线城市的人口总数加起来只有5000万左右,因此,第一次浪潮没有持续很长时间,当时汽车股翻了2-3倍。
第二次浪潮是从非典开始,二线省会城市的居民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加入有车一族。二线城市比较多,总人口接近2.5亿左右,所以第二次浪潮持续了4年之久,直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来袭才结束,在此期间汽车股的价格涨了5-6倍。
龚方雄认为,中国汽车产业即将迎来第三次消费浪潮,三线城市的居民开始买车。去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是3000多美元,三线城市的人均收入可以达到4000美元左右,从国际经验判断,4000美元已经迈过了购车的门槛。我国三线城市的人口大约有3亿人,所以预计第三次浪潮还将持续4-5年时间。
长江证券分析师易俊丰表示,今年上半年汽车销量的迅猛增长有政策刺激的因素。下半年随着政策刺激效应的减弱,以及油价上调,个别月份销量环比可能会出现下滑迹象,但支撑汽车需求的根本因素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预计2009年和2010年我国汽车销量将分别达到1083.87万辆和1262.05万辆,销量增速分别为15.76%和16.44%。(朱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