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银行信贷大幅增长,同时反映经济活跃程度的几个指标都有转暖迹象。但分析人士认为,未来还有降息空间,而存款准备金率仍可下调。
数据显回暖迹象
3月份,M2同比增长25.51%,增幅比上年末高7.69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5.11个百分点。M2的高增长主要来自信贷的推动。3月份,人民币贷款创下1.89万亿元的天量记录。
分析人士指出,3月份信贷的高增长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我国实体经济有近一步回稳的迹象,银行和企业的信心有所增强;在目前银行利差显著收窄、流动性比较充裕的情况下,扩大信贷投放规模成为银行实现利润增长的主要途径;由于前两个月低息票据增加较多,银行一季度不容乐观的盈利状况进一步明朗,可能会刺激银行为实现全年利润目标而在季度末扩大投放;3月份信贷大幅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与商业银行在季末通过贷款扩张来获取更高的“市场份额”有关。
中国银行业协会副会长杨再平表示,一季度的信贷增长有一定合理性。高信贷投放是对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积极响应。另外一方面,在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前存在信贷规模的控制,很多银行有资金需求而没有规模。所以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后,信贷规模的超常规增长,实际上是那个时候被压抑的贷款意愿和能力的释放,而且这种释放的风险是在可控的范围内。虽然信贷增长很快,但存贷比仍然没有到75%的底线。
“目前商业银行存贷比大概在70%”,杨再平表示。
同时,反映经济活跃度的几个指标均有好转。3月份,反映经济景气度的M1回升至17.04%,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活期存款的大幅增加。3月企业活期存款新增额达到9377.21亿元,环比增幅达到惊人的55%。可能显示微观经济主体的活跃度增加。
而作为衡量经济景气状况替代指标的M2-M1这一“剪刀差”为8.47%,较2月份收窄1.13个百分点。
此外,从居民户中长期消费性贷款看,3月份居民户中长期消费性贷款新增972亿元,较上月新增117.24亿元,环比增长829%,印证了3月份房地产市场的“小阳春”现象。分析人士认为,从这一数据看,3月份的消费增速也可能止跌走稳。
双率还有调整空间
天量信贷投放和银行体系内流动性充裕的状况使得降息的必要性降低,但3月份CPI数据可能仍然为负以及通缩的压力仍然向货币政策施压。市场对货币政策后期操作存有分歧。
杨再平表示,信贷资金“一定不能太廉价,廉价的信贷资金就会纵容无效和低效的投资。”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对记者表示,是否降息还要“等一等”。
摩根斯坦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认为,从实际利率的角度看,二季度可能仍有一次降息。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认为,央行有必要对利率体系进行调整。“现在银行体系内和体系外利率水平相差太大。导致存在资金套利情况和前几天发行的地方债收益率太低甚至交易量为零的情况。三年期地方债年利率水平只有1.6%。地方政府拿到资金转存到银行里面,银行存款利率水平3.33%,这样直接套利就可以了,怎么可能会去投资呢?”
他表示,现在利率结构存在很大的问题。同时通货紧缩进一步持续,会让央行的降息可能性加大。“我认为银行的存贷款利率水平仍然是要往下降的。”
数据显示,3月货币市场利率较2月份持续下行,银行资金面十分充裕,近期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可能性较小。央行仍将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要手段,平滑季度间到期资金量的分布。按照“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要求,未来若高增长无法持续,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将成为主力手段。(记者 任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