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广东省副省长佟星:
“双转移”是应对金融风暴的最有效措施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崔晓林 ★吴尚清/广东报道
在金融风暴“寒风”之下,广东省的管理者们开始出现在广东各地进行现场办公。11月初,在以推进“双转移”为主要内容的“第五届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山区及东西两翼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上,广东省副省长佟星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的专访,并介绍了广东省的经济现状及以产业、劳动力转移为核心的“双转移”战略实施情况。
《中国经济周刊》:“双转移”对珠三角经济有何促进作用?
佟星: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及一系列配套文件的安排,2008年—2012年,省财政将安排欠发达地区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专项转移支付资金75亿元,支持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的贴息贷款及基础设施建设;以竞争方式择优扶持欠发达地区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园区建设专项资金共75亿元;安排产业转移奖励资金共25亿元;且每年安排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专项资金10亿元以上等,未来五年内广东省投入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的财政资金将超过400亿元。
通过大投入,既可加快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转入地的承接能力,降低转入企业的经营成本;又可在外需低迷的情况下拉动投资和内需,保持经济运行平稳,减少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冲击。
《中国经济周刊》:能否介绍一下广东省目前产业转移工作的进展情况?
佟星:珠三角地区成为广东省产业转移的主要转出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转移的企业中有75%左右由珠三角地区转出。珠三角地区通过将劳动密集型等产业转移到东西北地区,进而发展资金更密集、技术更先进的产业,逐步实现自身的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经广东省政府批准认定的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有28个,每个欠发达地市至少有一个省产业转移工业园。28个省产业转移工业园总规划面积24.80万亩。已认定的省产业转移工业园截至2008年9月底已投入开发资金100多亿元,协议投资额超过960亿元,园区用工近15万人,其中本地劳动力8.13万人。已认定的省产业转移工业园主要承接纺织服装(含制鞋)、电子通信、玩具、箱包、家电、塑料制品、家具、金属制品、客车、精细化工、建材、钟表业的产业转移项目。
《中国经济周刊》:金融危机对广东有哪些影响?正在实施“双转移”战略的广东省将如何应对?
佟星:在金融危机到来之前,广东省的“双转移”战略已经实施,而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中小企业,正在经历要么关停,要么升级、整改,要么外迁的“产业变革”中。
金融危机的到来,让人们产生一种错觉,加上一些媒体的夸大渲染,好像广东倒了好多企业,问题很严重。其实不然,在广东省产业升级的战略中,一些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企业是注定要消亡的,金融危机只不过是加速了这种消亡的时间。
客观讲,金融危机的确给一些中小型出口企业制造了麻烦。政府要在这个时候帮助企业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并抓住机遇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广东省将出资10亿元组建省级再担保公司,通过改善金融服务、贷款贴息等方式,加大对技术改造项目、重点工程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同时计划5年内投资2.3万亿元,加快实施“新十项工程”,引导、扩大消费。
对于中央和广东省当前出台的各种利好政策, 结合珠三角实际情况,我们要努力做到“七个结合”:帮助企业克服困难与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相结合;减轻企业负担与激活企业创新能力相结合;落实中央、省的政策与出台地方配套政策相结合;加大财政投入与营造企业良好发展环境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关心企业发展与关注民生问题相结合;应对危机与抓住机遇相结合。
说到应对金融风暴,广东省正在实施的“双转移”战略,是应对这场风暴最有效的措施,同时,把发达地区的产业和劳动力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腾出空间让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得到长足发展,也是广东省尤其珠三角地区未来的发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