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高铁开通,火车半小时就可以到达北京。天津市发改委的官员们也在改变他们“进京”的方式——由开车转为乘坐火车,跟随交通工具一起改变的,还有他们“进京”之后的目的地,除了国家发改委之外,还有新组建的工业和信息化部。
尽管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成为了工业领域的新管家,但如果地方政府有一个投资额超过5000万元的工业项目上马,恐怕仍然要通过国家发改委上报国务院听候审批。
仍有审批权
“发改委的工业司将保留下来,可能会换个名字。”7月2日,一位发改委系统的官员向记者透露。自大部制改革决议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以来,发改委工业司就成为焦点,该司原先是统管全国工业项目立项审批的部门。
此前,一度有分析认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组建后,发改委工业司可能撤销。但目前记者掌握的情况表明,在已经基本定案的发改委三定方案中,工业司不仅编制得以保留,而且还保留了一定比例的审批权限。
对于在职权上如何与新组建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分工,上述发改委系统的官员向记者表示,工业司未来的职能将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审批区域工业布局摆放,二是对按现有规定,须由国务院批准的大型项目,要通过国家发改委上报、批准。
国家发改委的这一项重要权力,在机构改革后仍然保留了下来。前述发改委系统的官员还透露,对于“跨行业、需要平衡建设条件”的工业项目,也由发改委工业司进行审批立项的工作。
有限度分权
在本轮机构改革中,国家发改委的职能调整始终被认定是工作的核心所在,正因如此,这个部门的三定方案颇费周章。
“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三个部委的三定方案,都还没有最后签发。”7月2日,上述接近中编办的人士告诉记者。而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三定方案之所以可以先于国家发改委被签发,则主要是由于一些“没有争议”、“相对简单”的原国家发改委职能得以转移出来。
据称,国家发改委的三定方案,始终由国务院分管领导和中编办居中协调,在工作早期,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甚至都无法参与其中,足见此项工作的重要与复杂程度。
记者了解到,这部分被转移出来的职能,除了工业司的一部分微观管理职权外,主要集中于经济运行局。该部门原来主要负责与工业运行相关的物资、原材料、运输等环节的管理,同时担负日常工业项目经济运行的监测职能。
“现在的情况是,煤电油运的日常管理职权归工业和信息化部。”前述发改委系统的官员向记者表示,不过,与工业司一样,经济运行局的编制将得以保留,与分权相关的处室将会调整或撤销。
按照国务院签发的三定方案,工业信息化部将设24个司,其中分管工业将有5个司,上述职权将移交到这5个司的手中。不过,接近中编办的人士向记者强调,工业和信息化部所负责的煤电油运,只在确保工业生产运行的日常领域,能源政策的管理权在国家能源局,而定价权仍属于国家发改委。
谁是大管家?
山东省政府办公厅的一位官员告诉记者,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尚未有地方政府设置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直接对口的机构。而该省发改委、经贸委的官员向记者表示,目前,他们的工业项目仍然向国家发改委申报,因为工业和信息化部还没有正式运转。
“以后哪些项目到工业和信息化部报批,哪些项目到国家发改委报批,我们现在也不是很清楚,还没有具体的精神和工作流程传达下来。”他说。
不过,山东省发改委的一位官员告诉记者,对于未来,他们已经“未雨绸缪”,“最近我们已经开始布置一些工作,要求相关工业对口领域的同志,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同志建立一些关系和沟通,因为很可能我们省以后的工作跟这两个部门都有关系。”他坦言,在省政府明确由哪个部门直接对口工业和信息化部之前,他们只能“撒大网”,力求“保险”。
“从事权划分的角度说,这种审批权的拆分方式,在确定‘小改’现行行政体制下,还是比较合理的。”中国人民大学一位不愿具名的公共管理专家表示,今年3月前后,他刚刚完成了政府大部制改革的专项课题,“发改委承担宏观调控职能,需要有落地的权力可以执行,大项目的汇总权,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使宏观调控的职能有的放矢。”他说。
由于至今没有看到国家发改委最终确定的三定方案,这位学者表示不便评论发改委的职能与机构调整是否达到了既有目的,他表示,是否高效,将看具体运行当中权力的架构如何搭建,边界是否清晰,所谓边界就是在操作中必须明确,哪些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审批,哪些在发改委汇总,“审批权是谁的就是谁的,不能推诿,也不能争权,这不是权力设置能解决的,而是操作过程中的一些原则。”这位学者强调。
按照他的逻辑,谁是工业项目审批的大管家并不重要,哪怕真的有了两个管家也不要紧,关键是每个管家都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管好自己“该管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