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日在其位于华盛顿的总部公布了首份全球油价和粮价上涨分析报告。报告指出,目前各国面临的当务之急就是解决贫困人口的吃饭问题,同时保持来之不易的全球宏观经济的稳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这份报告对150个国家自2006年至今的国际收支、预算、物价等经济数据进行了广泛的分析。报告指出,全球经济正处于自上个世纪70年代严重的通货膨胀以来物价上涨最广泛和最迅速的时期。油价从2003年的每桶30美元涨至目前的140多美元,比1979年的最高纪录还高出35%。食品价格的上涨比油价稍晚,始自2006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达到70年代的最高点。在食品涨价的浪潮中,涨幅最大的是谷类和食用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说:“这是个非常艰难的挑战。尽管各国情况各异,但很多国家面临相同的威胁,当务之急就是如何解决贫困人口的吃饭问题,同时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并力求在这两者中找到平衡。”
帕特里西亚·加莫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策发展和研究部门副主任。她说:“很多国家在这种双重压力下面临危机。调查发现,37个低收入国家和25个中等收入国家的外汇储备只够用三个月,其中不少是纯石油进口国。油价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大于食品价格的影响。这很好理解,因为对很多低收入国家来说,石油进口量是食品进口量的2.5倍。此外,食品和油价上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是广泛和巨大的。在这方面,食品价格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更大。”
加莫强调,有的国家在食品和石油双重涨价的压力下不堪重负,而有的国家,比如石油出口国,反而从中受益。但对全球经济来说,价格上涨给消除贫困,保证粮食安全和宏观经济稳定等方面无疑带来了巨大威胁。
三吉夫·古普塔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财政事务部门的资深研究员。他表示各国政府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应对粮价和油价的上涨,主要包括削减石油和粮食税收,增加补贴,增加定点援助项目,提高工资和养老金等。
三吉夫说,在报告涉及的150个国家中,近半数支出了本国2007至2008年国民生产总值(GDP)的0.6%用于这些应对措施,五分之一的国家在这方面的财政支出达到了GDP的1%。
油价和粮价的未来走势是全球关注的焦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员托马斯·赫布令说:“从近期来说,食品和石油价格从目前的最高点会有小幅回落。但是各类商品的回落程度各不相同。比如,因为国际市场对小麦收成有良好的预期,小麦的价格从今年三月的最高点到现在降了30%。而玉米和大豆的价格因为对收成预期的不确定性而依然居高不下。从中期来说,食品的价格会有实质性的回落,而石油价格还没有下行的迹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说,应对粮价和油价的上涨需要全球多边的合作,包括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慈善机构,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万能药方。各国有各国的不同情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任务就是为各国提供正确的政策建议,并在需要时提供资金支持。但应对这个挑战无疑需要国际社会多方的努力和协助。(王姗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