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四国成为全球汽车增长最快的市场,其中俄罗斯市场尤为引人注目。遗憾的是2008年中国汽车企业在俄罗斯连连遇阻。
昨日,上海证券报获悉:7月1日将成为中国商用车出口俄罗斯的大限,届时如不能达到55项质量标准认证,则中国商用车无法出口至俄罗斯。这也是继中国乘用车在俄罗斯设厂遇阻后,中国车企碰到的另一个麻烦。
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内蒙古满洲里口岸查验出口汽车整车共计1316辆,同比下降57%;出口金额达2134万美元,同比下降43%。其中149辆客车,价值542万美元,主要为厦门金龙、友谊、海格、舒驰等;863辆货车,价值1405万美元,主要为河北保定的长城汽车生产的皮卡;且近百辆达不到欧Ⅲ标准的整车被退回。据了解,内蒙古满洲里口岸是中国汽车出口至俄罗斯的最主要途径之一。
中国汽车在俄罗斯销量不佳并非因俄罗斯需求下降所致。俄罗斯联邦海关署表示:2008年一季度,俄罗斯轿车进口量增长49%,为43.22万辆。其中进口载重汽车2.35万辆,同比增长32.8%;总计进口载重汽车7.796亿美元,同比增长96%。
昨日,刚从俄罗斯回国的希比利公司董事长祝景成告诉上海证券报,“今年几家中国汽车企业在俄罗斯卖得都不好,重卡等商用车也开始遇到麻烦。主要因为俄罗斯实行了欧Ⅲ质量认证,而中国大多数商用车企业今年3月份才拿到认证书,但今年6月30日认证书就到期了。”
祝景成认为:完成谈判、生产汽车、运车至俄罗斯这一整个流程,至少需要3个月。一家3月得到认证书的企业,6月份车刚运到俄罗斯,认证书就失效了,车也没法卖了。质量认证的规定影响到中国商用车在俄罗斯的销售。从乘用车至商用车,中国车企普遍受到俄罗斯新政策的影响。在出口至俄罗斯的汽车中,轿车占总销量的比重最大,但商用车占总销售金额的比重最大。
7月份以后,中国汽车企业在俄罗斯全面遇阻的局面仍无改观。
祝景成指出,“2008年7月1日起,俄罗斯将取消对非《日内瓦协议》(1958年签订)成员国生产的汽车质检证发放实行简化手续的资格,中国、印度均为受影响的国家。现在我们只需要通过11项检测即可出口至俄罗斯,7月1日后要通过55项检查。”
此外,记者了解到:以前中国生产的客车和载重汽车均通过小批量出口(150辆以下)的方式出口至俄罗斯,在原来政策下,俄罗斯也简化手续。但7月1日后,中国汽车将不再享受简化手续的优惠;且客车实行的按最低要求检验的优惠以及对小批量汽车检验的优惠也被取消。
早在2007年夏季,祝景成就这样预言过,“未来,只能走大批量整车出口之路。”或许,这将成为中国汽车企业的出路之一。(记者 吴琼)
我国汽车工业“出”路何在
中国汽车出口到俄罗斯的大门一道又一道被关上。7月1日之后,通过小批量进口、二手车交易等进入俄罗斯汽车市场的“灰色清关”方式将难以为继。中国的汽车企业该如何做?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无论是商用车企业还是乘用车企业都谈到了“认证成本问题”。55项检测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但这绝非中国汽车企业所面临的惟一难题,更难的是对俄罗斯市场的超前预测和对形势的把握。这一课题绝非企业可以独自承担的。即使以欧Ⅲ标准来说,为什么中国企业今年才拿到认证。当出口到俄罗斯市场之前,这些中国企业应该想到、并通过这一标准认证。事后的补救就会给对方关上大门制造可乘之机。
无论如何,如今怨天尤人无济于事,惟一能做的就是防范。庆幸的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已经注意到事态的严重性,已经牵头进行俄罗斯市场研究,以帮助中国车企更好进军俄罗斯市场。
据了解,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顾翔华负责《中国汽车进入俄罗斯方略研究》这一课题。2007年11月立项,12月一大批人已经至俄罗斯进行了汽车政策的实地调研,计划今年8月完稿。内容涉及五方面:与俄罗斯汽车进口相关的主要政策、法规,如“工业组装政策”、“经济特区政策”、“关税政策”、“投资政策”和“俄罗斯联邦车辆认证体系”;影响俄罗斯汽车进口政策的因素;分析中国汽车进入俄罗斯市场出现的问题;预测俄罗斯加入WTO后一系列可能出现的一系列政策变化;对中国汽车出口俄罗斯的建议。
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努力出谋划略之际,中国汽车企业也应该反省。当以前的捷径已经无法再走,未来通往俄罗斯汽车之路只能依靠高质量的规范运作时,我们也应该及早做好准备。
这是一个痛苦的转型,从粗放型的制造向高质量的制造转移的过程。但这是成长必经之路。(记者 吴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