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曾预期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将回落至8.2%,但最终结果是反弹至8.5%。
两者尽管仅相差0.3个百分点,但却反映了不同的运行趋势。分析人士指出,本轮物价上涨已经走到十字路口——下一步CPI涨幅是反弹还是反转?性质是结构上涨还是全面通胀?宏观调控应优先抑制通胀还是保证增长?面对这些问题,决策层仍需观察再相机抉择。
强弩之末还是意犹未尽
“4月CPI涨幅反弹不改回落趋势。”申银万国高级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全年CPI涨幅将前高后低、逐季回落。
他表示,4月份CPI涨幅高于预期与食品的反季节性上涨有关。“预计5月份CPI涨幅在8%左右,6月份回落至7%左右。”他认为,二季度CPI涨幅可能只是小幅回落,到三季度才能出现大的回落。国泰君安固定收益高级分析师林朝晖更为乐观地预计5月份CPI涨幅有望回落至8%以下。
对于CPI涨幅将逐季回落的观点,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兼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并不认同:“预计二季度CPI同比上涨8%左右,与一季度基本持平。”他表示,由于包括国际石油价格和粮食价格在内的新涨价因素增多,不能简单认为全年CPI涨幅将“前高后低”,5月份CPI涨幅也未必会大幅回落。
结构上涨还是全面通胀
范剑平认为,当前物价仍然是“结构性上涨”,但值得警惕的是,食品价格上涨向非食品领域的扩散已经开始。首先,多年来保持下跌的耐用品价格已连续数月出现上涨,打破了人们对家电降价的印象;其次,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涨幅持续数月扩大,并成为居住价格上涨的主力,表现出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向CPI的传导效应。
交通银行研究部认为,食品价格上涨仍是4月份CPI涨幅上升的主要推动力,新增的0.2个百分点的涨幅全部由食品价格上涨所致。同时,非食品价格涨幅与上月持平,说明食品价格上涨向非食品价格的传导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
“物价上涨已经演变为全面通胀。”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师胡鲁滨表示了相反的观点,他认为,当前的问题并非供给不足,而是货币发行过多导致需求膨胀。
高盛亚洲经济学家宋宇、梁红也表示,4月份,经季节调整后的CPI季环比折年增幅从3月份的9.1%上升至9.7%,表明通胀压力未见减弱。“距离实现抑制通胀的目标,政府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上海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胡月晓则认为,CPI越走越高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框架下,世界性的通胀格局使中国无法幸免。
抑制通胀还是保证增长
由于经济增长依然强劲,而物价上涨愈演愈烈,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宏观调控要把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期也表示,目前货币政策更关心反通胀。
范剑平表示,要把困难看得更严重一点,从紧货币政策不能放松,以预防需求拉动型的全面通胀。他建议继续采用数量型货币政策,进一步控制信贷增速,并通过停征利息税缓解负利率。对于加息则应更为谨慎。
李慧勇则认为,由于目前我国经济形势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既有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的风险,也有经济过冷、经济失速的风险,这使得国家在出台大力度的抑制通胀政策方面处于两难境地:政府既担心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又担心政策过于严厉而损害正常的经济增长。这种新思路使得国家在加息决策上非常谨慎:“我们将原来预期的今年将加息3次下调为加息1-2次。”(记者 高建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