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随着CPI增幅减缓而PPI持续走高,有可能出现PPI升幅超过CPI的情况
在原油、矿石价格等输入性通胀因素的推动下,中国4月份的PPI继续冲高至8.1%,比上月高出0.1%。国家统计局将于下周一公布4月的CPI,市场预期该指数可能达到8.5%。
高盛的经济学家梁红预测认为,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幅可能从3月份的8.3%反弹至8.5%。她认为虽然食用农产品(25.62,0.37,1.47%,)价格同比增长将小幅下降,但会被其他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的上涨所抵消。
申银万国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则对记者分析说,今年原粮及其下游成品粮、食用油的涨价,同时受雨雪冰冻天气的影响,部分蔬菜、水果集中上市的时间要比往常晚一个月左右,价格不但没有回落反而有所上涨,形成了一些特殊因素抵消食品季节性下降对CPI的影响。CPI的真正回落可能要从5月份开始,目前看来5月份CPI涨幅大概在7.8%左右,6月份CPI涨幅在7%左右。
按照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的数据,4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8.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8%。原油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7.9%,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0.9%,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4.8%。由于国内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控制程度有限,PPI何时达到峰顶仍未可期。
“按照我们的分析来看,石油和煤炭价格的涨幅和上月基本持平,推动PPI继续增长的主要因素在于钢铁产品的全线上涨,”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高级经济师祁京梅对《第一财经日报》分析说,“价格的上涨不仅有成本因素还有需求因素。”
4月份,普通大型钢材价格上涨29.3%,普通中型钢材上涨41.1%,普通小型钢材上涨34.6%,线材上涨37.0%,中厚钢板上涨24.9%,进口铁矿石成本提高正是推升钢铁产品的原因。
但争当PPI上升背后推手的接力比赛还远没有结束,本月的国际原油价格已经上升到每桶124美元,传导到国内也许只是时间问题。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已经演变为一场全球性的问题。IMF副总干事约翰·利普斯基日前表示,由于能源及食品价格不断飙升,“在平静数年后,通胀担忧再度浮现”。
嘉诚亚洲能源业研究联席主管许翰斌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新兴市场的石油需求显著增长,而目前供应却缺乏弹性,所以全球的石油价格还将继续增长。
利普斯基分析说,全球增长正在放缓,但整体通胀正在“加速”,推动油价上涨的“似乎本质上是基本面因素”,而美国降息和美元走软正放大这些因素的影响。利普斯基此言已经暗示,大宗商品繁荣或许并非人们先前想象的纯属泡沫。
“输入性通胀的影响在近来逐步加速,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是由市场所决定的,超出了国家的控制范围,”祁京梅对记者表示,“目前农产品价格涨幅已经处于高位,公共服务价格的涨幅被政府所控制,如果工业产品的价格继续提升,由结构性通胀转向全面通胀的危险程度在加大。”
祁京梅认为,随着CPI增幅减缓而PPI持续走高,甚至有可能出现PPI升幅超过CPI的情况。自2003年末至2007年1月,由于价格扭曲和价格改革的滞后,中国的PPI指数一直高于CPI指数。从2007年2月开始,由于食品价格上涨,PPI的涨幅才低于CPI的涨幅。如果PPI涨幅超过了CPI,制造业利润将会被大幅压缩,特别是处于生产末端的制造业。吴军 张逸俊 汪时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