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剧拉高的全球石油、矿石、谷物、天然橡胶等农矿产品价格,直接增大了中国商品的生产成本,进而导致物价水平的大幅扬升。今后物价形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元贬值和需求下降这两大因素的博弈
进入2008年,中国商品价格涨声依旧,继续高位运行态势。统计数据显示,1-2月份累计,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7.9%;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上涨6.4%,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上涨6.9%;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2.9%,均创下新高。预计整个一季度都将保持较高的上涨水平。
商品价格构成中,涨幅较大的主要是食品类价格、能源类价格和金属类价格。其中食品价格前2个月同比上涨20.7%,尤其是猪肉价格涨幅超过60%,远远高出消费品平均价格涨幅;前2个月钢材、煤炭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9.7%和28.4%,超出生产资料平均涨幅20个百分点。
“投机溢价”推高生产成本
近些年来,由于美元的大幅贬值,急剧拉高了全球石油、矿石、谷物、天然橡胶等农矿产品价格。这种物价刺激效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以美元为货币计算单位的产品价格因美元贬值而直接上涨;其次是大量的美元因此转向购买农矿产品期货和现货,涌现出巨量投机需求和避险需求,形成较大比例的“投机溢价”,进一步推高了农矿产品价格水平。
现阶段我国是一个加工贸易型国家,对国际市场农矿产品进口依存度较大。石油、矿石、大豆等产品进口量占据总需求量的30%以上,甚至更多。美元贬值引发国际市场农矿产品价格急剧上涨,也就直接增大了中国商品的生产成本,进而导致物价水平的大幅扬升。
当然,影响我国物价水平的还有其他因素,如国内需求旺盛、年初南方雪灾等,但目前来看,排在第一位的因素还是美元的大幅度贬值。比如,国际市场石油价格达到100美元/桶的水平后,如果剔除美元贬值等通货膨胀因素后,也只是相当于1980年40美元/桶的价位。也就是说,现阶段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上涨因素中,美元贬值至少要占据3成比重。
从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趋势来看,受到美国经济不景气、次贷危机、美元持有者的减持倾向等因素的影响,美元还将继续贬值,并且速度进一步加快。为此,国际市场农矿产品价格还将上涨,由于不断提高的生产成本的支撑,中国的物价水平也将高位运行。
物价走势取决于两大因素的博弈
世界上从来没有只涨不跌的商品。高物价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提高生产成本的同时,也在抑制需求和刺激供应,从而为今后的行情下跌提供了条件。同样,一方面,美元贬值拉高了全球农矿产品价格,导致了高成本和高物价;另一方面,高物价也会对美国经济形成致命一击,很有可能与次贷危机一起将美国经济推入衰退,甚至是严重衰退。如果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远远超出预期并向全世界扩散,如果美国经济真的陷入严重衰退,失业率大幅增加,消费者捂紧钱袋,势必引发世界范围内最终消费的减弱。其结果将可能是所有的农矿产品价格因为需求不足而下跌。有关资料表明,1998年美国经济衰退曾导致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下跌了约50%。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农矿产品价格不可能岿然不动。
由此可见,今后中国物价形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元贬值和需求下降这两大因素的博弈。在两大因素的博弈中,如果美元贬值所引发的成本提高超出了需求下降的力度,中国商品价格将继续高位运行,甚至还有可能进一步上涨。如果国内外经济减缓,尤其是美国经济陷入严重衰退所引发的需求下降,大大超过因为美元贬值所引发的成本提高,中国的物价形势就会全面反转。
而这两种可能性中,后一种可能性应该更大一些。当今国内外经济存有三大“泡沫”——股市、楼市和农矿产品价格泡沫。近期以来前两个泡沫相继破灭或者正在破灭,这使得许多投资者为规避风险,大量减持美元和股票,远离房地产,将大量资金转向购买石油和其他农矿产品期货,由此导致了旺盛的投机需求或避险需求,并成为此轮铁矿石、原油、谷物、油料等农矿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观点认为,农矿产品价格将是最后一个经济泡沫,一旦世界经济显著减速引发农矿产品需求的下降,迫使投机者资金和避险资金大量出逃。在这种情况下,急剧膨胀的农矿产品价格泡沫也将迅速破灭,推动中国商品价格上涨的成本因素也将大大减弱。
近一段时期以来,出于对美国经济不景气进而影响需求的担忧,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下跌。3月17日国际油价创下了17年来的最大单日跌幅。显而易见,投资者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已经盖过了美元贬值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