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业走向综合经营已成为金融现代化的现实选择 本报资料图片
随着中行、工行、建行陆续在A股上市,保险公司、城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的陆续加盟,金融综合经营的新浪潮正逐渐到来,建立“大金融”的理念日渐得到强化。
专家们认为,要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提高中国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综合经营将是中国金融业不可逆转的趋势。应该鼓励各类机构开始有益尝试,建立金融控股集团。
金融企业汇集资本市场
目前,按照证监会的行业分类,A股市场已有24家金融和保险类上市公司,包括14家银行、5家证券公司、2家保险公司、3家信托公司。
专家认为,由于上市金融企业日渐增多,各类业务交叉的机会提升,上市公司出于提高股东回报的考虑,提高盈利能力和控制风险的动力增强,金融综合经营可能借此契机发展起来。
金融业可以看作主要由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三个小行业构成的大行业。金融业内的经营者只在某个小行业内经营是分业经营,而由单一公司主体提供的包括银行、保险、证券、资产管理顾问等业务在内的所有金融服务就是综合经营的高级形态。
专家指出,银行、保险、证券类公司与资本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这些公司不仅利用资本市场融资,一些公司还加大了对资本市场的投资力度(如保险公司)。在这种情况下,开展金融综合经营,银行、保险、证券业进行广泛的业务整合,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金融控股集团是主流模式
美国金融业在全球的霸主地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较早开始允许混业经营,实行金融综合经营。而金融控股公司成为通向混业经营的重要桥梁。
光大集团兼光大银行董事长唐双宁认为,金融控股公司是世界各国金融综合经营所选择的主流模式。作为金融综合经营的一种有效模式,金融控股公司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协同效应以及降低单一业务所产生的行业风险方面,具有其他金融企业组织形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光大集团取得第一张国家持股的金融控股公司牌照,成为建设中国金融综合经营的试验田。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王松奇认为,金融控股集团下综合治理模式的优势在于,在资本金补充、业务整合上易于得到集团母公司和集团下其他关联公司的支持,突出综合金融交易、金融产品超市,并能提供一揽子高附加值的金融服务优势。
需要建立防火墙
当然,面对类似美国次贷危机这样的教训,也有一些专家担心混业经营或综合经营会加大金融业的整体风险。随着金融创新和综合经营的范围扩大,如何有效控制行业间经营风险的传递、限制混业经营中的道德风险,成为开展金融综合经营之前必须考虑的问题。
王松奇认为,综合经营治理模式的优势发挥,关键在于建立“两墙”风险隔离机制。所谓的“两墙”制度,即“防火墙制度”和“中国墙制度”。“防火墙”是以风险为规制对象,强调将异业风险限制在各自业务领域内,防止风险的扩散和蔓延;“中国墙”则以信息为管制对象,要求禁止或限制跨部门、跨领域的信息传递,以防止滥用信息和内幕交易行为的发生。
中国金融业走向综合经营已成为金融现代化的现实选择,除了已初具雏形的中信、光大、平安、招商、民生外,对中国金融综合经营更具实质意义的显然是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它们也正在向这一方向积极努力。
为推进中国金融业创新,提升我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促进金融业界对创新进程中问题的讨论与研究,增进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科研单位和行业企业间的交流,推动中国金融业整体升级,在产业升级中充分发挥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作用,为滨海新区献计献策。由南开大学和泰达荷银联合主办,中国证券报协办的首届“南开—泰达荷银金融创新论坛”于今日在天津举行。本次论坛将在金融业务创新、机构与组织创新、监管及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