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在高位运行,全年有望在4.7%左右
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0月的CPI相关数据,10月份CPI上涨再次达到6.5%的高度,使得1-10月累计CPI达到4.4%新高,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在食品价格持续保持上涨趋势的情况下,11、12月CPI有望保持在6.5%的水平,促使全年CPI达到4.7%左右的水平。
预期2008年CPI或仍保持高位
回顾2007年1-5月CPI基本保持在3.4%以下,即通常所说的是一种轻度的通胀,这对经济的发展而言是比较适中的。但进入2007年6月之后,CPI在食品类价格持续上涨过程中,特别是其中的油脂价格、肉禽及其制品价格、猪肉价格、鲜蛋价格等各种农副产品价格的快速上升,带动整体CPI快速上升进入到中度的通胀阶段。虽然涨价有其结构性的原因,但在PPI也开始达到3.2%的水平的时候,也存在向CPI传导的趋势,短期内食品类价格快速上涨趋势还无法停滞,同时考虑2007年前5个月较低的CPI水平,为2008年的上半年CPI保持在高位创造了条件,我们预期2008年上半年CPI将在5%-6%的水平。
CPI结构性的上涨,特别是农副产品价格的上涨,为农民收入的提高带来了好处,解决了中央政府如何有效提高农民收入的难题,从前几月公布的农民收入提高的数据已得到印证。但中度的通胀也会增加经济发展中的成本,可能吞噬经济发展成果,如不能有效控制CPI的涨幅及范围,一旦波及全面的通胀,将有可能带来可怕的后果。下图为2007年1-10月CPI走势。
CPI由需求拉动型将变为伴随成本推动型两者合力
以粮食和猪肉价格为例,因国际市场能源价格的持续上涨,目前每桶石油价格已接近100美元,促使以美国为代表的少数发达国家以玉米为原料生产乙醇汽油,带动玉米等相关粮食价格持续增长;因猪蓝耳疫情和生产成本上升,生猪存栏数大量减少,是造成猪肉价格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钢铁,特别是有色金属价格的持续上涨主要原因也是需求的拉动所致,这是典型的需求拉动型价格上涨,当上涨幅度较大时就转变为通货膨胀。那些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产品如石油、成品油等各种资源品价格的上升,会造成相关下游行业和产品成本上升,形成成本推动型价格上涨。
目前我国正面临这两种类型的价格上涨方式推动CPI上行,特别是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科学发展型转变的当口,因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社会和谐措施的实施,势必增加投入,推动成本上升;同时为增强使用各种资源品观念,捋顺各种资源品价格,推动资源品价格改革迫在眉睫。如何调整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有效解决和控制CPI涨幅过快,成为当前政府十分棘手的问题。
加息迫在眉睫,近期加息可能性极大
基于2007年1-10月CPI累计4.4%,以及全年CPI可能达到4.7%左右的预期与目前3.87%利率水平的差距,加之央行对扭转实际负利率的态度和对通货膨胀的控制目标,我们认为近期加息应成为央行的当务之急,如果还采取小步加息的方式,将会使利率调控手段失去积极的作用,因此,要想取得实效可适当加大加息的幅度。
加息短期内无法抑制过快的CPI增长,同时还有可能加快人民币的升值
加息遏制通胀虽然是一条经济学的“金科玉律”,但在中国是失效的。
上面所说的一切,并不是简单加息就可快速解决和抑制的,但加息确实可增加资金使用者的负担,从中长期起到积极的作用。
从理论上讲,一国利率的上升,在资本逐利的作用下,会吸引一定程度的外币的流入,增加本国货币的需求,进而推动本国货币升值。因此,我们在加息的同时还面临一个可能加速人民币升值的问题,在美国经济因次级债困扰,带来负面影响,美联储采取不断减息的方式刺激美国经济的发展;而国内因CPI的不断创出新高,促使央行不断的加息,在人民币已进入升值的情况下,加息势必会吸引更多的国外资本不断流入国内,促进人民币加快升值。
总之,只要CPI在高位没有滞涨,加息就不会中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