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沪市开盘涨88点 反弹能否提前 行情暂难扭转 800亿资金入市 -10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上涨9.5% 西部中小城市房价猛涨 -中国将建记者"黑名单" 22家媒体向国务院提交保留五一长假建议 -发改委:农民惜售心理是粮价大涨原因之一 周小川:稳定通胀预期 -中国货轮撞旧金山大桥 船员被拘重油泄漏 三峡爆破:古城3秒消失 -发改委发天然气调价通知 上海车用天然气涨65% 中石油受益最大 -08年20只牛股出炉 银行股成宠儿 228只股近期破5·30低点(名单) -食品仍上涨 全社会面临CPI考验 -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锁定五大优先领域 -保险公司养老保险管理办法[全文] 答问 保险QDII不适合短线投资
杨振宁:七因素促中国经济腾飞 贫富不均是大问题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11 月 14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11月12日,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携夫人翁帆回到故乡安徽合肥。 11月13日,杨振宁携夫人参加首届侨界精英安徽发展论坛大会。 中新社发 张娅子 摄

“小时候,合肥没有电、没有自来水,童年在合肥我甚至没有喝过牛奶;但是,如今合肥已成为现代化大城市。”昨天,杨振宁先生在《对全球GDP猛增的思考》的演讲中,以合肥为例描述了中国20年来飞速发展的景象,并结合一些图片资料,阐述了自己思考的GDP高速增长背后的七大因素。因为这个演讲主题并非自己的主要研究专业,杨振宁谦虚地说,“我不是一个经济学家,不是一个政治学家,不是一个社会学家,可是我是一个喜欢思考的人,以‘外行身份’来阐述自己关于GDP猛增的思考。”

“合肥的变化令人惊叹”

“我是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演讲的一开始,杨振宁就开始描述80多年前合肥的样子。他说,合肥当时没有电、没有自来水,甚至现在繁华的长江路也只是由青石板铺就,“路上都是被车轮轧出的深沟”。在合肥度过6年童年生活的杨振宁,在1928年以前没有“见过罐头,吃过香蕉、牛肉,也没有喝过牛奶”。

但是,自1971年第一次从美国回到合肥,并在之后的30多年里多次访问合肥后,他开始发现,合肥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成为了现代化大城市,拥有许多著名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合肥的变化绝对令人惊叹”。杨振宁看着眼前的合肥政务中心大礼堂,说,“每次回来我都会做演讲,而演讲的大厅是一次比一次好。”

中国经济发展迅猛

杨振宁认为,合肥的巨大改变令人惊叹,但合肥绝不是个例,在近代计算机、生物工程等科技发展的带领下,全世界很多城市都在发生类似的巨变,全球生产力都在猛增。2005年全球的GDP已经达到了36万亿美元,2006年又猛增了6.8%。

在全世界GDP猛增的背景下,中国成为了全球GDP增长最快的国家,20年来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率。杨振宁说,这样持续20多年每年增长10个百分点的大国在人类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而且,增长率还在上升”,今年我国第一季度的增长率为11.1%,第二季度为11.9%。杨振宁说,中国这么大的国家长期的GDP猛增,影响遍及全球,这个影响带动了全球的经济增长,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全世界发展的火车头,对全球发展特别是亚洲发展均产生重要影响。

七大因素促中国飞速发展

为什么中国经济发展如此迅猛呢?虽然杨振宁并不是研究经济、政治、社会的学者,但喜欢思考的他对世界发展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促进中国GDP20多年快速增长的因素有7个,分别是:勤俭民风、有耐心、无种姓制度、长久统一的传统、扫除文盲、高速基建和安定的社会。“前四个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密切的关系,后三个是新中国近60年的政绩”。杨振宁认为,这七个因素能解释为什么中国保持2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

●中国人勤俭

勤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德,杨振宁列举了很多古文中的语句,比如《三字经》里的“勤有功,戏无益,古圣贤,尚勤学,家虽穷,学不辍,身虽劳,犹苦卓”,以及《曾国藩家书》里的“虚心实力,勤苦谨慎”和“累世简朴之风不可尽改”等。

杨振宁还举了在美华工和在美留学生的例子。他说,19世纪美国人在修横跨美洲大陆的铁路时,引进了很多华工,而事实也证明,这些华工的艰辛工作促进了美国的经济发展。另外,中国留学生在外国的成绩大多都非常好,杨振宁认为这与中国传统里的“勤”有密切关系。至于“俭”,杨振宁认为,中国拥有1.3万亿美元的巨大外汇储备,与“俭”是分不开的。

●中国人有耐心

杨振宁认为的第二个因素是中国人有耐心,能够坚持,这也与中华文化传统有关。杨振宁说,中国文化传统是人本文化,大家都非常注重群体的关系,比如和父母、子女以及社会的关系。而西方的文化传统是神本文化,注重的是人和神的关系,是以个人为本的。

杨振宁说,这两种不同的文化也产生了不同的道德观念。比如,美国的孩子不怎么听话,只要不喜欢就没有耐心做了。而中国的孩子比较听话,因为他们会考虑父母、老师等他人的感受。这样,中国人相对于美国人,就更有足够的长期的耐心努力工作,这也是中国能保持高速GDP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文化没有种姓制度

许多国家都有复杂的人种冲突和宗教冲突,但中国没有,杨振宁认为这是中国文化传统中没有种姓制度使然。

他说,《论语》里早有“有教无类”的说法,即每个人要对其他所有的人用同样的看法、同样的教育态度来对待,不带有强烈的偏见和歧视。杨振宁说,当看过200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一位印度作家的作品,看过这位作家对印度的描述后,才认识到中国没有种姓制度是多么的幸运。

●中国人盼统一

杨振宁说,中国2000多年的历史上,一直有着以统一为最高目的的长久传统,这个几千年的长久传统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虽然在历史上每隔一段时间统一会遭遇突变,但是不久后便会再次统一。杨振宁认为,这样的传统促使了文字等的统一,也培养出中国人极大的向心力。

●扫除文盲

杨振宁认为,新中国建立以来对各层教育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是GDP猛增的重要原因。他说:“记得在1971年第一次回国探亲访问时,就为新中国的头22年多么成功地扫除了文盲感到惊讶。而我1945年离开祖国的时候,中国文盲恐怕占人口95%以上,当时没有一个统计,可是我自己可以说我走在昆明的街上,走在北平的街上,那时候看见的、尤其是劳苦人民几乎所有的都是文盲。”

杨振宁说,今天全国文盲有多少看怎么算法,如果把所有人口加起来不超过10%,如果你只算10岁到50岁的人的话,统计是不到5%。这个扫盲的工作是一个了不起的工作,因为这个牵扯的人的数目太多,牵扯的地域太广,这个是中国政府可以引以为傲的一个成就。文盲少,正是深圳设为特区以后能几乎立刻吸引几十万识字工人的一个重要原因,假如没有扫除文盲的工作,深圳成立一个特区不可能有20多年来的持续快速成长。

●基础建设迅猛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我国的基础建设包括公路、桥梁、电网、水利工程等,建设之快令全世界震惊,很多来到中国的外国人,都觉得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基建速度。杨振宁回忆说,1977年,长江上只有两座大桥,一座在武汉,一座在南京。但是现在,长江上的大桥数量已经超过了60个。对于这样的速度,杨振宁也认为“很难想象”。

杨振宁认为,这么快的基建速度对我国的零件进口、零件生产、机件组装、成品包装、海陆空运输等都有着巨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也是世界工业界愿意到中国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这些基建设施,可以降低成本,加快成品的速度。”

●中国政府务实灵活

杨振宁列出的最后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政府的务实、虚心与灵活,他认为这三点非常重要,而中国近年来的一些政策,也是符合这三点的。杨振宁说,有了这样的政策,才能创建安定的社会,保证良好的治安环境,才能具备大规模吸引外资的能力,使两亿中国人脱贫,使中国成为一个消费的大国。

杨振宁说,中国的这些变化都是在20多年内发生的,一个有13亿人口的国家能这样高速地成长,应是中国政府引以为傲的成就。

最大问题是贫富不均

列举完中国飞速发展的成就后,杨振宁也坦言,中国正在把西方三个世纪以来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发展压缩到半个世纪里,这个过程中当然会产生问题,而且问题还不少。杨振宁明确表示,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贫富不均。

但是,杨振宁认为,西方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也有过同样的经历。他回忆起一部美国电影《我的村庄多么美丽》,讲的就是当时爱尔兰煤矿工人的悲痛故事。杨振宁说,每当看到媒体报道的山西矿工发生的问题,就想到这部电影。而且,杨振宁认为即使现在,美国的工人也仍面临着贫富不均的问题。他引用一位美国知名记者的话说,一位深圳的女民工可以比美国芝加哥拿最低工资的工人经济条件优越,她可以省下几乎全部工资,而美国工人省不下钱也看不到希望。(项洁、项磊、殷平、张洪金)

来源: 新安晚报

相关文章:
10月数据密集出炉 中国经济仍然很热(图)
保尔森:中国经济强大对全球经济繁荣有利
樊纲:中国经济面临四大失衡 应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企业家对中国经济预期看好 用工和投资计划呈扩张趋势
中国经济增速稳中回落 经济结构将继续改善(图)
中国经济三季度初现退烧 加息54点可能性降低
李扬:中国经济增速略快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需调整
周小川详解当前中国经济热点问题
图片新闻:
ARJ21中文名敲定为"翔凤" 带有民族特色易激发国人自豪感
建设部:全国约有30%的城镇居民买得起房 比重20年增百倍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2008年公务员考试资讯大全/ 考研资讯大全
· 中国“嫦娥一号”探月
· 中国减灾救灾行动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农业发展报告/ 全国农业统计报告/ 农业投资政策及项目
· 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
· 2007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