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林毅夫昨天表示,过去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较多地依赖行政手段,但从今年过剩生产能力已减少很多等情况来看,利率政策作为调控手段有了一个很好的背景。
林毅夫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说,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已经有三家上市,这样,银行不会像过去那样无限制地放贷,因此,企业投资的资金来源中,自有资金的比重会增加得更多,从而可能对利率政策会比较敏感。
在今年调控政策的选择上,林毅夫认为,利率政策有了很好的使用背景。一是生产力过剩有所缓解。他判断的依据是,2006年,计算零售物价指数的16类商品中,10类上升,6类下降,而不是之前的4类上升,12类下降。二是国有银行上市后,其信贷文化和公司治理有所改善,不会像过去那样无限制地给企业贷款。因此,企业投资的资金来源中,自有资金的比重会增加得更多,从而可能对利率政策会比较敏感。
实际上,一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后,不少经济学家均认为,加息已经毫无悬念,关键是年内还会加几次、何时加的问题。(费杨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