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中国网1月9日讯(记者史文芳)2012年电影局新闻通气会今日举行,通报2011年中国电影相关情况。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童刚在通气会上表示,2011年,全年生产故事影片558部、动画影片24部、纪录影片26部、科教影片76部、特种影片5部,电影频道生产供电视播出的数字电影102部,全年生产的各类电影总产量达到791部。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131.15亿元,较2010年增长28.93%。
通气会上,童刚首先总结了2011年电影工作的主要成绩。2011年,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电影界创作出了一批题材多样、类型丰富、形式新颖、质量上乘的优秀作品。面对好莱坞电影的强势冲击,2011年国产电影在多类型、多品种、多样化的发展道路上继续探索进取。中小成本影片在2011年的电影市场中也展示出令人惊喜的爆发力。《失恋33天》、《将爱情进行到底》、《钢的琴》等影片充分体现了中小成本影片形式新颖、创意丰富、贴近观众、定位准确、意蕴独特的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异军突起。2011年,全国票房在2010年突破百亿大关之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达到131.15亿元,其中国产影片票房为70.31亿元,占全年票房总额的53.61%。
童刚表示,电影成绩的背后,依然不能摆脱与之相伴随的问题和风险,电影进步的同时,依然要迎接许多陌生课题的挑战与考验。在快速的数量增长中,出现了为数不少思想贫乏、情感虚假、脱离生活、艺术干瘪的粗制滥造之作,甚至在个别作品中出现了价值观扭曲、历史观混乱的不良倾向。少数影片片面追求票房利润,不惜牺牲艺术作品的内在价值和意义,追求浅表层次的猎奇、噱头、炫技、感官刺激,有的甚至以血腥、暴力、情色、低俗为卖点,试图以文化折扣换取经济效益。原创力不足、想象力匮乏现象普遍,某类题材或某部作品的成功,往往跟随大量的跟风与克隆,使电影创作变成了简单粗糙的复制与改写,思想雷同、情节重复、手法单调。
童刚强调,如何让更多的国产影片进入市场,让更多的群众“看得到、看得起”国产电影,是当前电影工作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
当前,由于主流院线的银幕数仍然不足,大型市场框架尚未完成,在迅猛增长的电影创作数量面前,还有相当部分的国产影片不能进入主流院线放映。此外,电影票价体系亟待改革,工薪阶层看电影的期待与要求难以很好的满足。二级市场开发步伐相对缓慢,供片办法不够灵活有效,激励措施也不够得力。当前,票房收入的“偷、漏、瞒、虚”报现象有日益严重的趋势,电影盗版现象屡禁不绝,市场监管仍不规范,严重制约了产业良性发展的活力。
2012年,中国电影的全面产业化改革将迈进第十个年头。童刚表示,2012年理应成为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的调整之年和升级之年,2012年电影局将进一步推动影院终端安装计算机票务系统,提高票务管理水平,建立“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的电影市场数据发布平台。对电影票房的“偷、漏、瞒、虚”报等问题施以重拳,对于违规操作、有悖公平竞争、干扰市场秩序的影院和院线,准备实行红、黄牌警告制度,严重者取消执业资格。
2012年电影局将出台具体措施,规范影片植入广告和映前广告问题,就映前广告经营归属的权责进行明确规定。此外,电影局还将出台建议性指导票价和最高限价,按影片类别和城市地域等项进行明确规定,对学生票、团体票也要形成行业共识,努力使电影票价的定价机制科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