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最后一座危陵启动大修 风水要不要保护

2011年09月08日10:00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十三陵 陵寝 危陵 风水学说 大修工程

暂不对游人开放,

研究人员可预约参观

裕陵抢修,斥资2000多万,计划工期为1年多时间。预计到明年年底,这座十三陵最后的危陵将告别破败,重现庄严。

和此前抢修完毕的德陵、康陵、茂陵等陵寝一样,裕陵抢险竣工后,也将实行封闭式管理,暂不考虑对游人开放。但对于国内外的文物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提前预约的方式,到未开放陵寝参观。

据了解,裕陵修缮工程竣工后,明十三陵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大规模修缮活动将告一段落,曾经破败不堪的十三陵全部“脱险”。

墓主介绍

俘虏皇帝朱祁镇的传奇一生

裕陵墓主英宗朱祁镇,生于1427年11月29日,明朝第6位皇帝。9岁即位,一生颇为传奇。

明宣德十年(1435年),年幼的朱祁镇即位,大事权归太后张氏,并赖前朝元老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政,延续前朝政策,社会经济也有所发展。张氏死后,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但王振广植朋党,开启明代宦官专权之端。正统十四年,漠北瓦剌入犯,听从王振之言御驾亲征,在怀来附近的土木堡,明军全军覆没,英宗被俘,开始了一年的北狩生活。

成王朱祁钰被拥立为帝,号代宗,改元景泰,元年(1450年),英宗被释回京,被尊为太上皇,但景泰帝代宗不放心英宗,将其软禁在南宫,并将南宫的大门上锁灌铅,加派锦衣卫看守,食物由一个小洞递入,英宗原配钱皇后不得不自己做一些女红,派人带出去变卖了以补家用。英宗就在惊恐与饥饿中度过了7年的软禁生活。

景泰八年春正月,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等乘代宗病重发动兵变,迎英宗复位,改元天顺。元年,英宗论夺门迎复功,封石亨忠国公,其余功臣皆各有赏赐。又清算拥立景泰帝的旧臣,杀于谦、王文等。

经历了土木堡之变及7年的软禁后,英宗在天顺年间开始任用李贤、王翱等贤臣,又先后平定了石、曹之乱,显现了英主的风采。天顺八年正月十六日(1464年2月23日),英宗驾崩,两次共在位22年,享年38岁。

背后故事

10年连修6座残陵

学界曾有三大争论

从2002年启动对德陵的修缮,到2012年底裕陵抢险竣工,昌平十三陵特区办事处用10年时间,连续抢修6座陵寝。

“这6座陵寝也是十三陵残破程度较为严重的陵寝。”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常务副主任王建成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曾投巨资对长陵、定陵、昭陵以及神路进行修缮整治,并分别作为旅游景区向游客开放。献陵、景陵、永陵、思陵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也经过一定程度的修缮,告别濒临坍塌的险境。而德陵、康陵、庆陵、泰陵、茂陵、裕陵,限于财力,2000年以前并未进行修缮。

进入新世纪后,十三陵特区重启陵寝抢修计划。对德陵等危陵的修缮,被列为北京市“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的一部分。

从2002年起,陵寝抢修工程几乎年年不断:2002年至2004年,德陵修缮;2003年至2007年,康陵修缮;2003年到2005年,庆陵修缮;2006年,泰陵修缮;2009年到2011年,茂陵修缮。从昨天起,最后一座危陵裕陵修缮也开始动工。

“古建的修缮资金大约投入了有2亿多元,90%是自筹资金,主要来源于长陵、定陵、昭陵和神路四个景区的门票收入。”王建成表示。

10年连修6座残陵,这对十三陵的保护力度可谓不小。但陵寝怎么修法,专家学者们却意见不一。在昨天举行的明代帝陵保护与修缮研讨会上,记者了解到,围绕陵寝修缮,学界曾有三大争论。

要保护还是要“废墟美”

文物修缮的原则,是不改变文物的原状,因此,有人认为,十三陵残陵经过修缮后,面目一新,缺少历史的沧桑感,反倒是没修过的陵寝,更加“原汁原味”,其破败不堪的景象更能震撼人心。

对此,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文物古建专家晋宏逵表示,这其实是把欣赏“废墟美”和文物保护人为地对立了起来。

“早在100多年前,欧洲在启动对文物的保护时,就有过这样的争论。”晋宏逵介绍,欧洲曾有个流派被称为“废墟派”,这个流派认为,文物建筑从生到死,最后变成一片废墟,是一个完整的历史过程。文物变成废墟的那一刻,最是惊心动魄的美。不应该用保护的名义,把文物的生命过程剥夺。

“这个观念最后被扬弃了。文物保护,就是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文物保护的目的,就是要完整地、真实地,把文物自身的价值传递给子孙后代,如果都变成废墟了,以后还怎么去欣赏十三陵?”晋宏逵说。

此外,他强调,不同于外国古建以石头建造为主,中国的建筑文物多数是易糟朽的木结构,所以更要加强保护。“如果这些木结构建筑坍塌以后,将变成一堆垃圾,想要欣赏废墟美也不容易。”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