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被无数解读包裹着的《挟尸要价》。
日本发布的“超级细菌”照片。
你看了,但是你没看明白
在一个信息知识爆炸、社会分工愈发精细的时代,媒体从业者也相应地被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业记者,专门报道某些领域,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逐渐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还有一类是职业记者,具备较强的学习和业务能力,能够承担各类选题,每篇报道都至少能达到一定的职业标准。然而,不能奢求所有传媒从业者都具备“专才”或“全才”的素质与功底,因此在碰到专业性较强的选题,难免出现“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误读。
2010年6月,国家质检总局下发《关于中国名牌产品有效期满后标志使用问题的通知》,某媒体对此解读,这表明今后我国将禁止使用“中国名牌产品”标志。而国家质检总局很快出来澄清,从未说过“中国名牌产品”标志要禁用。相反,正在研究并准备重新启动中国名牌战略,同时要对评选机制做一些改动和创新。
显然,此例中的误读缘于记者对国家商标体系不了解,而又没有做足功课,没有对国家相关部门进行深入采访,传播了错误信息,使媒体公信力大打折扣。媒体记者虽然不是天生的万事精通,但其被社会天然赋予的采访权成为传媒行业的立业之本。准确的转述消息源、尽可能多的采访权威消息源、多源核实和平衡报道,此类职业规范是避免媒体能力所限形成误读的良方。
此类误读还在科普报道中较为突出。今年8月,就在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甲流大流行结束之后,一种被误读成病毒的金属酶“NDM-1”又被推上风口浪尖。“致死性病毒”、“超级细菌”、“无药可治”等字眼频频见诸报端。报道的起源是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一篇专业性很强的论文。实际上,《柳叶刀》杂志的表述很清楚,“NDM-1”既非细菌,也非病毒,仅仅是肠杆菌科细菌产生的一种金属酶。它只是对抗生素破坏能力比较强的。但难治并不等于无药可治,也绝非SARS、甲流之类的传染病。
有意思的是,国内涉嫌误读“超级细菌”的报道大多援引自外媒,由此看来媒体误读并不单是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