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县豆瓣、羌族刺绣、自贡灯会……这些四川人耳熟能详的美景美食和特色民俗都成了“国宝”。记者昨日从省有关部门获悉,我省有78个项目进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此全省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已达105个。四川地震灾区的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了此次公布的名录。
灾区入选“国宝”项目多
据了解,此次全国共有510个项目上榜。其中,我省上榜数量仅次于浙江,居全国第二位。此次名列“国宝”名单的项目涵盖了四川文化的精华,在美食方面有郫县豆瓣传统制作技艺、五粮液、水井坊、剑南春、郎酒、沱牌曲酒等。在传统舞蹈中,入选的有汶川县的羌族羊皮鼓舞、理县的博巴森根等。曲艺一项中,由四川省曲艺团、成都艺术剧院等申报的四川扬琴、竹琴、清音和四川金钱板皆入选。成都糖画、安岳石刻、广元的白花石刻和麻柳刺绣以及汶川县的羌族刺绣入选传统美术。民俗项目中,入选的有茂县、汶川县、理县、北川羌族自治县的羌年风俗等。
这些项目因为在四川人生活中具有的典型性、代表性和重大影响,被国家认可为具有国家级水平,反映了中华民族杰出智慧和独特创造力。
悠扬羌笛《西哟惹》北京感恩
“无论是贫瘠的山坳,还是富饶的平原;无论是巍峨的雪山,还是起伏的江岸;只要劳作,就会有心灵的唱吟;只要劳作,就会有美妙的歌声。”在本月14日于北京举行的“2008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系列中,四川民族民间歌舞专场——“蜀风古韵”也令首都观众热烈鼓掌洒泪。来自5·12汶川大地震灾区阿坝州茂县的羌笛传人何王全的羌笛演奏《西哟惹》(意为:思念的歌),表达了对大地震所有罹难亲人与同胞的缅怀与思念之情,让观众情不自禁流下热泪。汶川县龙溪巴夺寨、雁门萝卜寨羌族“释比传承世家”的朱金龙、朱光亮等也表演了此次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的羌族民间舞《布滋拉》(羊皮鼓舞)。对于此次进京表演,来自汶川县龙溪乡阿尔村的羊皮鼓舞表演者杨俊清说:“我们是来向党和全国人民表达感恩之情的。”
羌族文化保护区已列入规划
据悉,社会各界对此次地震给羌族文化带来的损失十分担忧,因为羌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民间文化艺术基本上依靠口传身教。“释比”文化最关键的文化传承人,在这次地震中已经有一些遇难了。记者了解到,羌族文化的灾后重建已经开始了,四川省文化厅已经召开了会议,将在茂县建立羌族文化保护核心区,辐射北川、汶川、理县、松潘等地。四川地震灾区的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了此次公布的国家级名录,让前往北京演出的演员们也备受鼓舞,杨俊清和他的伙伴们坚定乐观地说:“只要人还活着,我们就一定要把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记者周帅 见习记者王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