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证监会:受灾上市公司融资再融资将"特事特办" 各路资本力挺重建 -淮河洪泽湖大运河太湖水污染仍严重 西藏江河湖泊水质状况良好 -武汉房价创10年最大跌幅 此前利润率100% 银监会严打"三假"房贷 -四川:延期参加高考生超9万 62县市区国家司法考试延期举行[名单] -海基会赴大陆代表团名单最快周日公布 两岸直航有望7月上旬开通 -"嫦娥一号"完成全月面拍摄 时速1000公里磁悬浮示范线落户湖北 -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下放信贷管理权限 深市上市公司内部披露析 -住房建设部:三个月建设100万套安置房 灾区转出伤员补助28000元 -温家宝三赴堰塞湖 警报后4小时洪水将到达 -社保基金投资私募股权终获放行 投资额逾500亿 额度不超过10%
75%公众认为端午祭屈原缘于中华民族推崇君子人格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06 月 06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85.5%的人认同一个民族世世代代以节日的形式纪念一位诗人,不仅说明屈原有着感人至深的文化力量,也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很早就富有诗意、审美力和爱国忧民传统的民族

粽叶飘香,艾枝插堂,出门一望麦儿黄。麦黄时节,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临近。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对于端午节的来历,最普遍的说法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唐代褚朝阳有“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的句子,道出了端午时节人们对屈原的怀念。因为纪念屈原的缘故,端午节被赋予了诗意。解放后曾一度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

如今,在吃粽子、看龙舟赛的同时,你是否会想到端午节也是中华民族表达对优美诗歌、伟大诗人崇高敬意的一个节日呢?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联合开展一项调查(1018人参加),结果显示,61.3%的公众认同端午节也是一个与诗有关的节日,38.7%的人表示“没有意识到”。

“中国人民对屈原的道德观念和人生理想有着高度认同”

“‘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屈原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走出了‘小我’。他是歌唱这个民族、土地和国家的诗人。”杨坚是一个酷爱诗歌的“80后”文学青年,在他看来,表达爱国情怀的诗更能感动千百年来的无数中国人,“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陆游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等,都表达了同样的感情,所以被历史铭刻。”

有人说,一个民族世世代代以节日的形式纪念一位诗人,不仅说明屈原有着感人至深的文化力量,也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很早就富有诗意、审美力和爱国忧民传统的民族。在此次调查中,超过八成(85.5%)的人对此表示赞同,其中53.8%的人表示“完全赞同”,31.7%的人表示“基本赞同”。

从事现当代文学及古代诗歌研究的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莫砺锋也赞同这个观点。他认为,后人纪念屈原很大程度是出于对其人格的尊敬和人生理念的认同。

“屈原报国无门,忠而见谤,所以用自沉汨罗的方式殉国,其实也是殉他心中的崇高理想。历代的文人墨客,到了端午节都要写诗作赋,以表达对屈原的缅怀。民间的纪念活动更加丰富多彩,逐渐形成了一种遍布全国的文化习俗。这说明中国人民对屈原的道德观念和人生理想有着高度认同。”莫砺锋说。

中华民族因为什么而纪念屈原?调查中,75.4%的公众认为原因是屈原的爱国忧民,是中华民族向来推崇的“君子”人格;50.3%的人认为是由于当时的楚国人民为屈原悲剧性的死而震惊,人们怀念他,渐成习俗;20.4%的人认为是因为中国自古是“诗的国度”,而屈原是最早出现的伟大诗人。

六成公众认为诗最能体现一个人内心最深处的悸动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汶川特大地震之后,人们用屈原的《国殇》表达着对逝者的哀悼。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震后的诗歌创作中。人们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对受灾同胞的同情,对中华民族万众一心的赞同,以及对未来的美好展望。其中,一首被称为“价值600万”的诗歌《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通过互联网的传播引起轰动。中国通信业媒体人乔楠在博文中称,这首诗感动了盛大总裁陈天桥,5月16日盛大网络宣布再捐600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汶川地震一周后,互联网上已经涌现几万首抗震诗歌。《海南日报》近日刊文指出,这是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第一次有如此数量庞大的群体参与到诗歌创作中,其抒发情感的声调还在不断提高。

调查显示,60.3%的公众认为“诗最能体现一个人内心最深处的悸动”,59.2%的人认同“诗是语言艺术的极致”,还有28.5%的人认为,“是否喜欢诗,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水平和审美情趣”。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华文化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有着浓郁的诗意,或者说闪耀着诗的光辉。”莫砺锋认为,中华民族的先民们有着执著而潇洒的生活态度,基于自身道德完善的愉悦感,对朴素单纯之美的领悟,以及融真善美为一体的价值追求。这些领悟与追求,除了“诗”这个词以外无以名之。

“文以载道,诗言志,词言情。中国人喜欢用文章阐明道,用诗表达志向,以词抒发感情。”华东师范大学古典文学专业研究生宋良容认为,地震灾难让许多中国人涌起了对生命的反思,也激发了大家更强烈的爱国情感。借助诗歌记录这场灾难,可以让人们的脉搏随之跳动,更好地表达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民族情感。

莫砺锋说,无论《诗经》、《楚辞》还是唐诗宋词,已经深深地渗透进中国人的内心。不管时代如何推进,不管生活环境有多大的变化,人们内心的喜怒哀乐是相去不远的,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永远不会改变。

此次调查中,在被问到“你平时是否喜欢用诗表达感情”时,39.4%的公众表示“喜欢”,41.1%的人表示“一般”,19.9%的人表示“不喜欢”。

“‘诗神’是拒绝庸俗和卑鄙的”

“诗作为一种情怀还在,但也面临生存困境。这就像自然嬗变更迭一样。”虽然当下诗歌在互联网上又火了一把,但现年72岁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人童嘉通,对诗的现状依然忧心,“现当代诗歌没有将中国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进行发掘,内涵不够丰富。因此,诗人要吸收新的元素并不断否定自己。”童嘉通自1959年开始发表诗歌。然而在2004年,为了静下心来思考,他选择了“封笔一年”。2005年“解脱”之后,他又创作了很多诗歌。

调查中,26.0%的人承认自己很少读诗,48.2%的人偶尔读诗,只有24.3%的人表示经常读诗。

诗人、诗歌的时代真的一去不复返了?调查中,47.4%的公众指出现代人压力大,缺乏欣赏和品味诗歌的闲情逸致;45.4%的人认为现代人普遍功利浮躁,越来越不具有诗意;9.6%的人认为新的文化娱乐形式兴起了,诗歌确实已经过气。

“诗歌的时代是永远不会过去的,尤其是在我们这个诗的国度里。”莫砺锋认为,诗歌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现在的诗歌创作不太景气的原因是人们在生活中过于追求物质享受,生活态度也过于浮躁。“‘诗神’是拒绝庸俗和卑鄙的,她不适合在庸俗的环境中生存。只要我们调整心态,恢复我们曾经有过的那种潇洒、崇高的生活态度,‘诗神’一定会回到我们身边。”

调查中,60.9%的人认为伟大的诗人和感人的诗歌,永远都不会过时;40.1%的人承认上个世纪80年代那样的诗歌热是不会有了,但喜欢诗的人永远存在。

对屈原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76.8%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心里有类似的意念。“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以及国家的未来都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和开拓的过程。而诗歌未来的发展也是如此。”莫砺锋说。 (肖舒楠 陈茜)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相关文章:
有关部门提醒:端午节加班可得3倍工资
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端午节将休市三天
今年端午节6月7日至9日放假3天 8日为法定假日
教育部:2008年高考时间不变 不会因端午节调整
08年高考遇端午节 教育部称可能调整考试时间
苏州端午首祭伍子胥 对纪念屈原的说法形成挑战
安徽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呼吁端午节纳入法定假日
端午节文化有待拓展 粽子步入“花样年华”
图片新闻:
海南发布暴雨红色预警 重庆有雷电冰雹 川东将有大到暴雨
失事直升机搜救实录 范围由80平方公里缩至5平方公里(组图)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收养汶川地震孤儿资讯/ 寻亲资讯 / 震后防疫 / 抗震救灾行动 /最新报道
· 聚焦拉萨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
· 中国推行大部制改革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08年 07年) / 数字报告/ 农业发展 统计报告/ 农业投资政策及项目
· 中国社会统计数据大全(中英文版)
· 中国环境统计数据大全(中英文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