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10多年,先后组织5次大规模文物调查,向家坝库区考古工作终于有了重大进展。昨日,记者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成果会获悉,该院在12月联合宜宾市博物馆、屏山县文管所对向家坝库区文物进行的第五次复查中,获得重大考古成果,其中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尤为重要,考古专家表示,沿着这些与早期三星堆文化类似的遗存探寻,说不定就能解开古蜀文明去向、蜀人南迁等历史疑问。
填补川南史前文化空白
据介绍,此次考古调查共发现了5处古遗址和38处古墓葬,总面积近10.8万平方米,年代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直至商周、两汉、元、明、清代。“其中叫化岩遗址最为重要。”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表示,叫化岩遗址位于宜宾屏山县楼东乡田坝村七组,地处金沙江北岸的一级台地之上,分布面积2000平方米。其中,第4层地层堆积包含有夹砂灰黑陶片、花边口沿、罐口沿等典型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物,可以断定遗址年代在距今4000年至5000年之间。
“作为南来北往的交汇点,考古界一直推测川南地区应该存在史前文化,然而由于没有史料为证,推测始终只能是推测。”高大伦表示,叫化岩新石器时代遗址为川南地区填补了史前时代文化的空白,“这不仅是将该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提早到新石器时代,更重要的是,叫化岩遗址位于长江上游及支流的文化连接线上,其发现对于研究这一区域的文化面貌非常重要,并有助于四川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体系的建立。”
发现古蜀文明踪迹
除了参与此次考古的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不少省内的考古及历史学者也出席了昨日的考古成果会。现场展示的铜斤、半两钱、“元青花”等文物引起了专家们浓厚的兴趣。四川大学考古学教授林向称,在宜宾出土了铜斤、半两钱等成都平原常见的文物,表明当地完整保存着巴蜀文化特点,这为研究蜀人南迁路线提供了新的物证。至于“元青花”,高大伦表示有相关资料显示,世界上现存大约只有300多件,而此次考古发现的平夷长官司衙门遗址就属于元代遗址,“从现场发掘情况看,遗址内到处散落着大量的瓷器,如果对此处进行仔细挖掘,出土的‘元青花’瓷器有可能超过世界上现存数目。”
“向家坝库区处于古代巴、蜀、夜郎、滇的古代民族文化交汇点上,其出土器物在风格上与这些遗址有许多相似之处。”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江章华说,向家坝库区考古为古人类迁徙路线与文化传播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在考古、历史、民族学研究领域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此外,以三星堆、金沙为代表的古蜀文明去向一直不明了,众专家表示,通过向家坝库区的进一步发掘,寻着类似遗存的蛛丝马迹,说不定还能找到古蜀文明的去向。
宜宾屏山县位于四川南部,金沙江自西向东横贯而过,自古以来便是连接川滇的交道要道之一,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因之前川南文物工作做得太少,致使该地区历史文化面貌知之甚少。此次调查勘探发现的地下文物点集中而丰富,年代跨度大,对于整个西南地区都是一个丰富的研究资源。用高大伦的话说,“向家坝库区是一个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的‘地下历史博物馆’,如果50万平方米的发掘面积充分揭露,这将是继三峡考古之后西南地区最重要的基本建设考古工程。”据省文物局透露,日前,国家文物局已批准1亿多资金用于向家坝水库地面文物搬迁、保护和地下文物考古发掘,预计明年将拉开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序幕,直到2010年结束。(记者 徐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