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北京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部副主任金运昌:《富春山居图》是画中《兰亭序》
《富春山居图》这幅传世名画的价值如何?其中又有什么遗闻佚事?昨晚,北京故宫博物院任副研究员、古书画部副主任金运昌接受了南方日报的独家采访。
黄公望曾拜师赵孟矄
记者:为什么《富春山居图》能够被誉为中国山水画长卷“第一神品”?
金运昌:这是元代大画家黄公望最成熟的作品,也是千年难遇的“神品”。在书画界有一个说法,说是要画出一张传世之作需要好几个主客观条件,比如,迫于权威而画和为知心朋友画就有很大差别;天气坏、心情不好,与在晴空万里、神清气爽的环境下画也有很大差别。黄公望正是在一种闲适、喜悦、平和的心境之下,隐居深山丛林中,一僧一道谈禅理,谈书画,在一种从容不迫的环境下创作了这幅《富春山居图》,这也就成为了他的绝作。
黄公望是颇为传奇的人物。他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半段做吏,50多岁之后做专业道士。元朝时期,佛教、道教兴盛,当道士也会有一些特殊的待遇。黄公望的父母早逝,是个孤儿,后来过继给一个姓黄的老头,黄公看他聪明伶俐,特别喜欢他,就说“吾望子久矣”,也因此取名为黄公望,字久。
黄公望从小爱好画画,十几岁的时候拜见赵孟矄为师,自称是“赵孟矄的小学生”。赵孟矄是南宋王孙,元初第一大画家。在四十多岁的时候,黄公望惹了一场官司,深感官场黑暗, 出狱之后就不做吏了,成为一个“云游道士”,写生、画画,化缘、教学生、算卦之类的都做过,有点蒙钱的意味。50岁之前无作品传世,50岁之后,有了真山真水为老师,还有先前赵孟矄教学的功底,声名陡起。在79岁的时候,黄公望和一个好友和尚无用禅师住在山里,受好友之邀,画了一幅长卷,当时没画完,只画出了一个轮廓,黄公望就出山了。过了好几年之后又回来再画,断断续续好几年才画完,这才成就了这幅“第一神品”。
明画家沈周反复临摹
记者:《富春山居图》是不是流转过许多名家之手?
金运昌:对,经历历代名家之手,它的价值陡增。明朝时,收藏家、大画家沈周收藏了这幅画,沈周是明四家之首,也是文征明和唐寅的老师。得到这幅画,他特别高兴,反复临摹,他的绘画大都是从这幅画里学到的。当时,经常会有收藏家把自己收藏的珍品拿去给好朋友、名人题跋,题跋的越多越长,文化积淀就越深。沈周曾给让人给这幅画题跋,但是很久都没有归还,后来得知这幅画被对方的儿子高价卖了,沈周十分痛惜,昼夜思念,于是根据记忆画了一幅仿作,跟原作的构图惊人地相似,目前藏于北京故宫。
明末清初,该画传到一个姓吴的人家,叫吴洪裕,宜兴人。这幅画是他爸爸买的,传给了儿子。他特别喜欢这幅画,可他又特别迷信,想死后也把它带走。他家有两件宝贝,一件是《富春山居图》,另一件就是《智永千字文》,后者是王羲之后人的一份书法。那时他已疾病缠身,但是死也要看到它们烧掉。他被抬到院子里,先看着烧完了千字文。这幅书法目前已在中国消失,只有日本有,当时有两份,一份在中国,一份在日本。虽然很心疼,他还是看着千字文烧完了。但是《富春山居图》还没烧完,就可能因为体力不支被抬进了屋子了,他的侄子吴静安就从火堆里拿出来。前面的部分烧残了好几尺,还掉了一尺多长的一块,后面的大致完整。
前边的一段《剩山图》后来转到上海大收藏家吴湖帆的手里,后转到浙江博物馆。后面的一大块,也是画卷的主体部分被一个人卖给了乾隆,乾隆在这之前就收到一幅《富春山居图》的假画,他以为是真的,还在上面题了很多诗、字。后来人家卖给他真的, 可能鉴定水平有限,可能为自己护短,他还是认定原来那幅画是真的,不过两件都留下了。后来蒋介石南下的时候就把这两幅都带到了台湾。公开之后,经专家鉴定,乾隆认定的那幅在画工上差远了,再加上和传闻吻合,认定残缺的一幅是真迹。
借世博会和台湾合璧
记者:这幅名画对后世产生了怎样影响?
金运昌:黄公望的山水画是元代山水画中水平最高的,有人甚至将他和王羲之并列,称《富春山居图》可以与书法中的《兰亭序》相媲美。山水画在宋元之间有大变化,宋及宋以前主要是专业画,宋以后就是文人画。元代有四大家,黄公望是元四家之首,是一个开宗立派的大师,开启了元明清文人山水画的路子。明清的画家都受到其影响。黄公望画石头是独创的,他把南方石头的纹理写意性地刻画出来。他的作品比较浑厚、温文尔雅、秀丽。
记者:您认为合璧展出的困难是什么?
金运昌:现在看来,拿去展出没问题,拿来有障碍。目前北京故宫一直都在推动“三希堂”三件宝贝的合展,可台湾方面始终没有明确回应,主要还是互信不够。《富春山居图》是中国美术史上的顶级巨作,和雍正大展的级别不一样,北京方面希望借世博会的东风能主动和台湾合璧展出,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作为学者, 我们十分盼望。
相关
《富春山居图》特种邮票将首发
近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已正式批复同意,将《富春山居图》特种邮票首发式放在诞生地富阳举行。据了解,富阳早在1985年就向国家邮政部门提出申请,要求发行《富春山居图》邮票。2004年,经国家邮政局批准,以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剩山图》为蓝本的《富春山居图》个性化邮票曾在富阳首发。而此次发行的《富春山居图》特种邮票以《富春山居图》整幅画卷为蓝本,共6枚,全套面值9.30元,邮票规格为60×30毫米。
本月20日,即将举办的《富春山居图》特种邮票首发式上,不仅有《富春山居图》特种邮票(放大版)首发揭幕,来自大陆和台湾的画家也将再次挥毫共作《富春山居图》。
链接
分隔两岸故宫文物
1.“三希堂”法书
王羲之侄子王珣的《伯远帖》、王羲之之子王献之的《中秋帖》在北京故宫,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在台北故宫。前两件书法早年流出北京故宫,不过在 1951年的时候,另外的“两希”现身香港拍卖行,周恩来总理得知消息,批示立即成立“香港秘密收购小组”,终以50万元港币的价格,将《中秋帖》与《伯远帖》带回北京。从此,三希堂帖“一希”在台北,“两希”在北京,隔海相望。
2.《富春山居图》
浙江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在它一分为二了以后,其中的一半(又称为《剩山图》)留在大陆,另一半到了台北的故宫。整幅作品描绘的是中国南部富春江沿岸的风光。连绵起伏的丘壑峰峦,丛林村舍、渔舟小桥,云山烟树,极好地传达出作者淡泊悠远的心境。这幅6米多的长卷,被后世称为中国山水画长卷“第一神品 ”。
3.《清明上河图》
真迹在北京故宫,清院本在台北故宫,明代仇英所绘的《仇本清明上河图》在辽宁省博物馆。
4.《满文大藏经》
共刷十二部,至今虽仅有一部复现于世,不过数万片梨木经书与108函印本俱全,其中32函庋存台北故宫,经板与76函藏于北京故宫。
5.《四库全书》
文渊阁本在台北故宫,文津阁本在国家图书馆,文溯阁本在甘肃省图书馆,文澜阁本今藏浙江图书馆。
记者 李培 实习生 唐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