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赵启正
“以对话化解国际间冲突、解决各国矛盾,而国际对话不只是政府间的对话,也需要各国公众间的对话,这就是‘公共外交’。它包括多种对话方式,其中一种重要方式就是利用互联网进行对外宣传”,13日全国政协委员赵启正在向记者阐述互联网对外宣传功用时如是说。
互联网媒体是“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赵启正向记者简要定义“公共外交”。他认为“公共外交”是一种面对外国公众,以文化传播为主要方式,说明本国国情和本国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国际活动。它对政府的外交工作有相辅相成的支持性意义。
赵启正充分肯定互联网媒体具有的发布快捷、发布形式多样并且覆盖面广等特性,他认为,互联网媒体能够更直接、更广泛地面对外国公众,特别是专业对外宣网络传媒体可以专门针对国外主流社会人士。通过这些媒体的宣传能更有效地增强中国的文化吸引力和政治影响力,改善国际舆论环境,维护国家的利益。
互联网外宣引导国际舆论环境
赵启正指出,在当代,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不仅取决于本国国情,也受制于国际环境,这不仅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军事环境等,也包括国际舆论环境。
他说,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利益的冲突,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时有严重的歪曲,乃至攻击,像连年不断地制造“中国威胁论”这样的炒作热点。西方政治家制造了意识形态鸿沟,并通过他们强大的媒体宣传,致使外国普通人士也对中国有众多误解。
他认为,对中国的不解、误解和偏见,不利于我国,也不利于他们自己,因为偏见会使他们的对华政策随之产生严重偏差。可以说,正确认识中国这个有13亿人口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事关他们的根本利益,也是世界和谐的必要因素。
他强调,不能寄希望于西方媒体能在公正立场上报道中国,更不能寄希望于它们来填补它们制造的舆论鸿沟。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要寄希望于本国媒体的对外宣传,“当然也包括网络媒体,说到底,外宣网络媒体就是要把引导国际舆论视为己任”。
希望国家对外宣媒体在政策上予以倾斜
开展外宣工作需要国家增加适当的经费支持。赵启正认为,互联网媒体,特别是外宣媒体“表达的是中国形象,在政治上是中国立场,在方式上是文化的传播,虽然经费来源是多元的,但是政府财政的支持也必不可少”,赵启正说。为更好开展外宣工作,互联网媒体应与各种组织和机构加强联系,形成优势互补。外宣网站要与“大学、研究机构、传统媒体、外贸机构、民主党派、有关的各人民团体等组织和机构”多交流,多取经,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携起手来主动承担任“公共外交”任务。
赵启正还希望能够在互联网从业人员中广泛开展“公共外交”教育。“中国公民都应该树立‘公共外交’意识,掌握‘公共外交’的基本方法,使‘公共外交’逐渐成为一种全民意识。冲在对外宣传风口浪尖的互联网媒体从业人员更应如此”,他说:“中国网作为外宣门户网站要做一个好的榜样。”(张曦/中国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