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证监会:券商须让投资者理解"买者自负"原则 加强投资者教育 -北京:企业拖欠工资最高罚款3倍 出口企业调查:与人民币升值赛跑 -民政部加紧慈善立法 将改变管理缺位现状 将简化捐赠免税手续 -第四次生育高峰到来 粤年产一个百万人口县 06年200万夫妻离婚 -沪深总市值首破18万亿 股市收盘下跌 B股持续重挫拖累A股 - 京流动人员档案新规:不入社保不能存档 沪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四大钢厂联手开发海外矿产资源 中钢协驳斥"中国钢铁威胁论" -新企业破产法将推出 政策性破产明年终结 鼓励银行向小企业贷款 -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闭幕 -中国明确义务教育政府负全责 经费须报人大批准 部分高校拟改名
互联网文化考验中国社会包容度 新形态催生"体验经济"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2 月 19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芙蓉姐姐

网络小胖

芙蓉姐姐、网络小胖、后舍男孩……美媚自拍、聊天交友、论坛灌水……反恐游戏、网络写手、电子购物……全新的文化创作与参与主体、全新的文化内容与文化传播、全新的经济活动与生存方式。仅仅在十年前,我们还无法想象到今天的这种新文化形态,网络从一种技术的代名词演变到一种文化,成熟的周期显得过于短暂。

专家说,网络文化是人类20世纪的创造物,它是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融合为物质基础,以发送、接收信息为核心,以加强沟通为直接目的,影响着人类生活和思维方式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的迅速扩张,足以考验一个社会求同存异的包容度。而一个多元文化多元种族社会的和谐,正是建立在这片摸不着却感受得到的胸襟下。

网络“文化人”与“网语”在包容中诞生

网络文化的操作主体,无疑是熟练驾驭电脑与网络技术,并活跃在网上的群体。这一文化“新人类”的出现,却同玩这一人类的天性息息相关。

在杭州一家媒体工作的李先生当初就是靠玩“红色警戒”网络游戏,学会使用键盘与鼠标,既而迷上了电脑及上网。“这很正常,许多人通过游戏掌握了网络技术,正如上网聊天可以练习打字一样。操作电脑不再是枯燥的技术学习,游戏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李先生说。

在吉林市一根电线杆上,贴着招聘网络游戏玩家的启事。“这张告示不会被撕掉的,人们对网络游戏的接受度与包容度正在增加。”上了年纪的肖先生看后说。正如这位老人所讲,社会上出现了游戏玩家这样一种新职业。两年前,在宁夏的一次招聘会上,银川市的一家网吧打出招聘网络游戏职业玩家的告示,并开出底薪与提成。

在一些软件开发公司,还出现越来越多的网络游戏顶级玩家,这些顶级玩家并不一定都是职业玩家,多数仍是兼职,可他们一般拥有较广的知识面、较高的素质、熟练的网络技术以及足够的时间和热情。一些网络游戏者们说,如果说工作与学习是现代生活的主要部分,随着网络文化深入社会生活中,不知到什么时候,网络文化消费也许会成为我们时间的主体,而工作与学习或融入其中,或成为附属。

社会的最大包容还在于,网络文化的参与主体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群体。在吉林省东部山城集安市,50多岁的迟先生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退休后的生活会同网络联系在一起,他现在已成为一名半职业的“网虫”,从学游戏开始,熟练掌握了网上视频聊天、网页制作等多种操作方式。如果在过去,迟先生会担心老伴批评自己没有正事,现在老年人上网冲浪并非另类。

家住杭州的张先生说,网络真的让他感到了一种社会的包容,网络歌曲的风靡、网络红人的走俏、网络小说的畅销,使很多人“痒眼”,一批网络“文化人”不断涌现,而很少有人会把这一群体看作是不务正业。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化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恰恰是网络上形成了一套专用语言。网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网络文化语言,个性充分得到彰显,没有任何定式。“886”就是“再见了”,“猫”就是调制解调器……网络语言在BBS、电子邮件、聊天室、论坛、网络广告与网络杂志中随处可见。甚至在上网聊天时,如果不懂网络语言,沟通就会有小麻烦。更让人惊讶的是,在网络之外,网络语言也渐入人心,它的使用范围已扩大到以传统方式出版的休闲杂志、潮流期刊上,甚至出现在电视、文学作品和人们的日常语言中。

文化新形态催生“体验经济”

武功高强的侠士、运筹帷幄的将军、法术高超的仙人、球技精湛的明星……这些不是电视剧中的人物,也不是文学书刊中的故事形象,而是现实生活中的网民。下网后,这些人或是上班一族、普通学生、机关干部,或是家庭主妇、企业商人、退休老人。

曾在北京邮电大学工作过的、专门研究网络文化的李钢说,长久以来,人们将文化视为上层建筑,而将经济当作基础。随着网络的出现,网络经济亦应运而生。实际上,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其背后有着巨大的商业力量与经济基础作为支撑。网民们在创造、传播网络文化的同时,网络文化也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经历癖,上网就是一种体验。而在现实之中,这种体验却不会有那样大的社会包容度。

在传统文化概念下,人们生活中无法缺少电视机、电影院甚至玩伴;在网络文化时代,只要肯消费,一根网线、一部机器,所有体验都能网上搞定。浙江大学硕士生小郑说,网上可以学知识查资料,闷了可以听音乐看电影或者交友聊天打游戏,想要购物网上应有尽有,即使足不出户也不会变成井底之蛙。更重要的是,网上能够体验到在现实中无法接触或不敢接触的全新感觉。

商者会随时抓住商机,“体验经济”更增加了他们的盈利空间。比如针对网络游戏“新人类”,为游戏开发商提出了新的课题。曾有人大担地提出,过去不少游戏的内容主要针对青少年,一些上班族与老年人选择的空间并不大,将来可以细化内容,有针对性地分别开发适合老年人、上班族、打工族等不同群体的游戏。同任何消费品一样,在线游戏市场会按着用户品位调整游戏内容。不久的将来,网络游戏公司将提供更多不同题材,不再是单一的神话传说,如探险、新闻采访、家庭装潢、电影导演、律师等,用户可以体验更多的角色。

网民说,网络文化内容的极大丰富,让人们可以缓解自身压力。学生上学要面对考试,上班族必须承受工作的压力,家庭主妇在终日繁忙之余,也想寻找新的休闲活动。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会有诸多不如意,网络为大家提供一个虚拟世界,在这个幻想的空间里,每个人不需要真实的姓名与身份,可以隐姓埋名,化身为任何角色,把烦恼抛开,让想象得以抒发。

社会学家指出,网络文化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一种“经历癖”,一些现实世界中的人们在网络虚拟空间中,从心态上锻炼了一种成就感和自信心。在《仙剑奇侠传》中,可以与不同魔怪打斗来提升自己的武功,同侠女相识相爱,如同身临其境;在论坛中,可以像学者官员那样评点国家大事,抨击社会丑恶现象;在网络文学与网络音乐创作中,可以像大作家与音乐家那样,随意创作自己得意的作品,供网民评点……

社会包容不等于没有文化“底线”

社会对网络文化的包容,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畸型的文化繁荣现象。从某种程度上讲,网络文化虽然是真实的,但网络社会是虚拟的。在网络文化活动中,各种参与者具有随意性,角色随意转变,文化交往的责任具有不可追踪性,网络义务具有可逃避性。有专家指出,在巨大的社会包容度下,网络文化是一个最能体现社会和个人道德水准的伦理标识器。

北京市从事网络经济研究的学者王旭辉等人认为,在包容、肯定网络文化的同时,不能排除网络文化中的网络犯罪、网络色情、网络垃圾、网络暴力等非道德文化。网络文化的“超级市场”,同样产生了许多糟粕,趣味低级的文字、图片、视频成为很多网站提高点击率的重要手段。在不少网民手中,互联网成为一种恶搞成风、颠覆传统文明的工具。

一些大学生说,为吸引眼球,追求点击率,在很多人眼里,会写好文章的,不如会偷拍的;能说理的,不如直接骂人的;搞原创的,不如搞剽窃的。网络文化显的十分浮躁,虽然多数网民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但对世界观尚在形成的青少年来说,这些内容所要担负的责任,绝非“自由开放”所能承载。现在很多家长和老师都排斥学生上网、有关部门大力倡导文明上网之风,社会的包容度在这里必须要不大不小地打一个折扣。

王旭辉指出,网络非道德文化挑战正不断出现。比如从“铜须门事件”暴露出网络文化对个人隐私的挑战,网络的开放与交互性使得现代整个公民隐私保护制度赖以建立和存在的基本条件发生了变化,连一些领导干部都不能例外;再比如网络文化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网络作品如何界定、真的可以不负任何责任地随意下载电影或图片吗……这些都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社会对网络文化的包容是有底线的,一些有悖社会基本道德和伦理的事件往往在网上引起“声讨”。2006年2月26日,一位网民在猫扑网上公布了一组一名女子用高跟鞋踩踏一只小猫,直至将其脑袋踩爆的视频截图。这组图片在网上广为转发,愤怒的网民自发调查虐猫女子身份,北京晨报、重庆晚报等传统媒体开始介入报道。3月4日,网上出现线索,虐猫者为黑龙江萝北县某医院一名护士。3月6日,有媒体记者前往当地调查。不久,虐猫者在网上公布检讨书,并向网民道歉。网友的神通广大让人惊讶,仅用4天时间将虐猫者查出,而且将其姓名、年龄、照片、工作部门、电话、邮箱、QQ、身份证号码甚至车牌号,一并贴到网上。

一些网站为规范网民的上网行为,积极探索网上实名制。比如某网推出实名精英博客,要求用户必须以实名、实身份、实照片注册,到去年夏天就已有4000多实名用户。一知名论坛网站2000年开始推行论坛实名制,鼓励网民用身份证实名注册,2002年又推出了“真实网民”,通过提供比非实名网民更多的服务和功能来发展实名制。

凡是头脑清醒的人都会看到,互网联文化,考验了中国社会包容度,同时也在考验着国人的道德水准与荣辱价值观。(李亚彪、胡一敏 )

来源: 新华网

相关文章:
中国残疾青少年走上联合国讲坛呼吁社会包容
体验经济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 全国农业统计报告 / 农业发展报告
更多>>